春华秋实,时节如流。转眼间,我到村任职已满一年。去年八月,我怀着憧憬与忐忑,背着行囊踏入隘口村这片热土。历经一年的风雨锤炼和躬身实践,我深切体会到:唯有向下扎根,方能积蓄破土而出的力量;也只有在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初心才能如淬火真金,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扎根基层,褪去青涩,融入基层大家庭。初到隘口村,面对“陌生环境”,我也曾“水土不服”。我深知,唯有向下扎根,适应环境是第一步。转变心态,主动融入。适应新身份,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进村入户走访,开展移风易俗、防火和防汛等工作,从中了解村情和融入基层队伍;与村民坐板凳聊家常,摘木耳和搬营养包,在聊天、劳动中增进感情,拉进与群众的关系,赢得村民信任。换位思考,以真心换真情。多角度分析问题,基层工作没有固定“公式”,唯有真情实干。面对城乡医保缴纳和移风易俗等工作,耐心听取村民想法,用“算经济账”和讲事例等方式,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完成村内事务,服务村民。走访慰问,传递温暖关怀。为退役军人送上年画和木耳、为困难家庭送米和油、赴医院看望住院五保户……倾听他们讲保家卫国的青春故事,鼓励他们乐观生活,切实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
蓄力破土,练真本领,服务基层大家庭。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从忙乱到从容,关键就在于找到了“穿针引线”的工作方法。分清事务轻重缓急,抓工作主要矛盾。面对村集体产业发展等布局长远和防火防汛等紧急工作,制定“任务清单+时间表”,掌握“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工作方法,有条不紊完成工作,不做无用功,出无用力。保持虚心求学之心,扎实提升基层工作能力。跟随村党总书记入户调解矛盾和攻坚征地拆迁等难题,在学习中磨练啃“硬骨头”的真本领;观察和记录木耳、羊肚菌生长情况,向振兴专干请教菌菇养殖技术;与村民一起搬营养包、摘木耳和割羊肚菌,学习农活小技巧,拜群众为师。
茁壮成长,砥砺前行,奉献基层大家庭。政策落地难、群众不理解、个人能力不足……一道道成长的“坎”,让我深刻领悟到“惟其艰难,方显担当;惟其磨砺,始得玉成”的真谛。坚持学习,提升自我“硬实力”。依托学习强国和安徽先锋网等平台深入学习政策文件和写作技巧;报名参加乡村推介官培训,学习拍摄技巧,并在三八妇女节担任隘口村导游解说员,用文字和镜头宣传隘口的美。释放压力,保持工作“好状态”。遇到困难和挫折,通过书写总结反思,跑步和唱歌等方式调解情绪,主动向前辈请教谈心,将工作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以积极心态村民服务。注重小事,架起党群“连心桥”。坚信“小事不小”的道理,着力办好身边实事。帮老人搬一袋米、清理河道垃圾,入户宣传反电信诈骗和反邪教知识……一点一滴平凡的小事,却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也筑牢了党群深情感应的纽带。
回望过去这一年,隘口村的四季抚平了我初来时的躁动与不安,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也让我日渐沉稳、从容。如今我深切体会到,真正的成绩从来不是表面的印记,它如春耕秋收,深植于脚下的土地,蕴藏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平凡点滴的付出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虽远,行则必达。我愿继续扎根在这片基层沃土,向下深耕、向上生长,以奋斗执笔,以实干落墨,全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篇章!(侯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