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宿松县

宿松县选派干部风采:以“一老一少”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温暖画卷

在宿松县洲头乡乌池村,驻村第一书记蒋海林带着省工信厅党组的嘱托,扎根乡村振兴一线,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身上的使命,始终将“一老一少”群体的需求放在心上,用一件件暖心实事,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关爱“夕阳红”,让温暖触手可及

在乌池村这个宁静的乡村,有着一群需要关怀的老人。蒋海林深知,老人们不仅是村庄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需要被悉心照料的群体。自驻村以来,他便将关爱老人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用实际行动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他积极牵线搭桥,联合爱心企业开展公益活动,成功举办了“乌池夕阳红,纪元慈善行”主题公益活动。活动当天,116户80岁以上的老人收到了大米、面条等生活必需品。当老人们接过这些物资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灿烂。一位老人紧紧握着蒋海林的手,激动地说:“蒋书记,谢谢你,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除了物资上的帮助,蒋海林还十分关注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陪他们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在闲聊中,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老人排忧解难。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老人,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他们申请帮扶资金和物资,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今年“七一”前夕,蒋海林积极向帮扶单位申请特殊经费4000元,对10名困难党员和群众进行慰问,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他的关怀和问候,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每一位困难群众的心。

呵护“朝阳升”,为梦想插上翅膀

乌池小学,这座曾经声名远扬的明星小学,见证着乡村小学的变迁,一度陷入困境。学生数量锐减,办学条件每况愈下,破旧的课桌椅摇摇欲坠,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令人揪心。蒋海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改善教学条件成为他驻村后的首要任务。为此,他积极奔走,为学校争取到了价值4900元的体育用品;后续还积极多方联络,邀请安徽省湖南商会伸出援手,为学校捐赠一批课桌椅、电脑、空调、学习用品以及丰富的生活物资和书籍,总价值5万余元。今年“六一”儿童节,蒋海林又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为孩子们送来定制遮阳帽、饭盒和文具。当孩子们接过这些充满爱意的礼物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暖而灿烂。     

孩子是村庄的未来,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蒋海林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到学校与孩子们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去年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中,他积极争取资金33000元用于资助23名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学生,并鼓励他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将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产业筑基,为“一老一少”幸福护航

蒋海林心里很明白,要让“一老一少”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蒋海林走访足迹遍布辖区村落遍布乌池,结合乌池村实际,制定了发展规划。一方面围绕“水”做文章,发挥三面环水优势,通过招标发包,3000亩可养水面租金大幅增加,村集体收入直接增长160万元。围绕“橙”创品牌,引进优质脐橙,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量品质,打造自主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围绕“瓜”增收入,与安徽江艺天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贝贝南瓜种植,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带动70多户村民致富。同时,围绕“药”强产业,组织人员考察学习,邀请土壤专家检测土质,成功引入一家公司投资种植白芨药材50余亩、三叶草30余亩,预计产值收益超300余万元。

随着产业的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的收入也稳步提高。这为“一老一少”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村里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发展教育事业,让“一老一少”能够共享村庄发展的成果。

如今的乌池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一老一少”的笑容,是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最好肯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