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松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精心打造“心间、指尖、足尖”三个特色课堂,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学习方式,有力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心间课堂”铸魂,推动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坚持用创新理论铸魂。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和“大熔炉”作用,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党员教育培训全过程,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各类培训班的必学课程和重点内容,固定设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党规党纪等教学模块,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系统培训赋能。今年初,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农村党员冬训春训相关要求,结合全县基层党组织学习工作实际情况和农村党员培训需求,第一时间制定工作方案,对学习内容、主要任务、工作要求等详细部署,确保农村党员冬训春训培训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围绕农村党员在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实际需求,邀请本地“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登台授课,帮助党员掌握实用技能。坚持用乡镇党校育人。建好用好23个乡镇(街道)党校,科学设置理论课、专业课、特色课等课程体系,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套餐,让授课内容更贴合党员“口味”,实现常学常新、学思践悟、融会贯通。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班次200余个,培训党员2万余人次。
“指尖课堂”聚力,推动在线学习有声有色。课堂搬上“云端”。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运用好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系列平台开展线上学习,让党员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掌上”学习。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专题专栏,同步推送政策理论、党务知识、经验做法等信息500余条,努力实现教育资源“指尖”共享。运用VR技术将宿松县烈士陵园等本土党性教育资源搬上“云端”,打造数字教育展厅,进一步解决老党员、流动党员、“三新”领域党员等群体线下参学难的问题。站点融入日常。规范建设241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选优配强站点AB岗管理员,明确工作职责、设备管理、播放收看、信息反馈等4项制度。抓实“安徽党员大课堂”学用工作,将“安徽党员大课堂”学习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纳入农村党员冬训春训、党员轮训等培训班“必修课”和每月党员远教播放计划,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习。课程送到“身边”。针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特殊群体,指导乡镇(街道)党(工)委开展“云端送课”,通过线上推送学习资料、直播授课等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
“足尖课堂”增效,推动现场教学有形有质。整合线下资源。充分挖掘整合全县党员教育培训资源,按照“统筹共享、挂牌管理、动态调整、好中选优”的原则,对全县原有和新申报的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进行实地调研和检查验收,命名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24个,涵盖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农文旅产业融合、基层治理等六大类别,打造行走课堂的实地载体。用好红色资源。围绕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用活本土红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串点成线,重点打造“徐文藻烈士陵园——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等3条红色研学路线,组织党员到县烈士陵园、祝尔昌烈士故居等地开展“重走红色路、重温入党誓词、同唱红色歌曲”等活动1000余场次,引导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拓展户外阵地。紧盯基层党员群众实际需要,将学习场所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综合运用“合事点”、书记下午茶、板凳会等载体,以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方式,把党的政策、实用技术、业务知识送到田间地头、群众身边,确保党员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