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松县坚持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在丰富课程内容上出“实招”、创新培训方式上想“妙招”、深化成果转化上下“硬招”,助推党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落实落细、出新出彩。
紧跟“核心”,在丰富课程内容上出“实招”,提升党员教育靶向性。上好“必修课”。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依托党员冬春训、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载体,通过领导辅导、专家解读、集中自学、现场观摩、分组研讨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好“专业课”。打破传统党员教育“一锅炖”的思维,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统一起来,聚焦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党员特点,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内容举办专题培训班168期,培训1万余人次,着力提升党员干部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上好“示范课”。将镜头对准身边人身边事,深挖中国好人孙长江、全国模范教师吴学平等身边榜样事迹,制作《我和我的朋友们》《“同”心守护未来》《“卫”爱而生》等12部党员教育微视频,在各大媒体平台展播,以身边榜样感染人、以现实故事教育人、以榜样力量鼓舞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凝心聚力、开拓奋进。
紧抓“中心”,在创新培训方式上想“妙招”,提升党员教育适配性。用好“理论课堂”。采取“集中学+个人学”“线上学+书本学”等方式,夯实理论学习基础,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分层次分领域分类别高质量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推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2024年,先后组织外出培训30余次,基层党组织书记参训2918人次。打造“红色课堂”。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重点打造、提升县烈士陵园、祝尔昌烈士故居、红二十七军纪念馆等23处特色鲜明的“红色矩阵”,推出“徐文藻烈士陵园——罗汉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3条红色游学线路,组织党员干部在重大节庆和重要节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变“阵地式教育”为“沉浸式体验”。开设“廉政课堂”。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警示教育纳入各级党员干部培训班的必修课,依托宿松县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累计开展纪律教育70余次,切实以案示警明纪,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氛围营造,举办“聚‘青’风 倡清廉”“青年话清廉”等活动20余场,让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岗位职责,以真挚的感悟和经历,从不同角度讲述永葆初心、奋力拼搏、廉洁勤政的感人故事,不断筑牢廉洁防线。
紧扣“重心”,在深化成果转化上下“硬招”,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性。“分类管理”增活力。印发《宿松县党员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根据党员身份、职业特点等,将党员按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实行分类管理、靶向施策,不断增强党员的身份责任意识,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为民服务“聚合力”。打造“宿事速办”党建工作品牌,建立问题、任务、责任、完成情况“四清单”,200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协助做好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示范带动1000余名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学用结合“添动力”。推行“党支部+基地+合作社+群众”模式,先后打造柳坪乡茶产业基地、隘口乡食用菌基地等7个省市级学用示范基地,邀请科技特派员、致富带头人等深入基地把脉问诊式摸清党员群众需求,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系列活动60余次,帮助党员群众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致富能力。(初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