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松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找准需求导向“切入点”,紧扣因材施教“着力点”,聚焦成果转换“落脚点”,着力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出新出彩。
找准需求导向“切入点”,精琢课程内容,提升党员教育靶向性。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党员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课地位,固定设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党规党纪等教学内容,举办各类班次300余个,培训党员2万余人次,教育引导党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行“点单式”上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党员需求,本着事业发展和党员成长需要,根据党员自身特点,综合考虑、精准分析,今年来,分层、分类、分人安排基层党组织书记参训2918人次、新党员参训268人次,构建起“门类齐全、实用好用”的课程体系,让党员教育更科学、更精准。针对流动党员、农村党员学习不便等问题,用好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宿松党建等先锋系列平台,全方位、多渠道组织学习“安徽党员大课堂”,引导党员在线“跟进学、交流学、分享学”,多维度延伸党员教育触角,确保思想持续“充电”、精神不断“补钙”。
紧扣因材施教“着力点”,精选培训方式,提升党员教育适配性。针对理论学习课程,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常态化邀请党校专家教授、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到各类培训班授课,组织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经验,拓宽知识视野,补齐能力短板。2024年,先后组织外出培训30余次,基层党组织书记参训2918人次。针对实践课程,把党员群众集中在田间地头,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致富带头人重点讲、党员群众互动学的方式,从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到粮食安全、耕地保护政策解读,再到茶叶、油菜、瓜果等种植技能培训,把理论讲活、政策讲透、技术讲明,变“讲学”为“示范”,让党员群众听得懂、学得会、传得快。2024年,全县23个乡镇(街道)轮训党员干部、农村实用人才等2万余人次。针对党性教育课程,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到县烈士陵园、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祝尔昌烈士故居等27个现场教学点开展“重走红色路、重温入党誓词、同唱红色歌曲”等活动1000余场次,引导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聚焦成果转换“落脚点”,精准聚力用劲,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性。抓好学用结合,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把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工作作为衡量党员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尺。紧盯基层党员群众实际需要,将学习场所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综合运用“合事点”、书记下午茶、板凳会等载体,以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方式,把党的政策、实用技术、业务知识送到田间地头、群众身边,确保党员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深入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建立“下沉式、定岗式、跟踪式、余热式”管理机制,引导全县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化“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完善“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按照“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全县56个县直机关单位、40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0余个,让党员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在排民忧、解难题中增强服务本领。(初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