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北浴乡罗汉山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之一,有着厚重的红色革命历史。2021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首批红色名村,2023年入选“安徽省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和“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近年来,罗汉山村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自觉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实现支部从弱到强、产业从无到有的蜕变。
建好红色阵地。1935年4月6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在太湖李杜店主持召开军事整编会议,决定一部分部队到宿松、黄梅、蕲春3县交界的罗汉尖地区,利用罗汉尖方圆百里,群峰耸立,林木幽深,沟壑纵横,地势险恶,易守难攻的优势,开辟罗汉尖革命根据地。村内至今还保留着地下交通联络站遗址、烈士墓地、山林医院遗址、兵工厂遗址、思恩洞、卡子门、红军步道等一批红色遗址遗迹。2021年,中组部、财政部决定在安徽省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凭借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罗汉山村脱颖而出,被评为安徽省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49个之一,也是宿松县唯一一个项目。这块金字招牌给新时代的罗汉山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该村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工作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建强红色文化阵地、建设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改善村容村貌三方面来建设推进,着力在“建强红色村党组织,夯实基层坚强战斗堡垒”“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用活红色元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村级治理机制,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五个方面上下功夫,着力将罗汉山村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打造安居乐业美丽家园的生动实践。
讲好红色故事。罗汉山村充分利用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铜浮雕红色文化墙、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图文展馆、罗汉尖革命根据地革命历史陈列展馆、红色文化多媒体讲解接待室、卡子门、“红军路”石板山道、地下交通联络站、山林医院遗址、思恩洞、兵工厂遗址、激烈战斗地等革命遗(旧)址,组织志愿讲解队伍积极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2019年以来,先后接待省市县内外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600余批次,受众人群达4万余人次。每年在“七一”“八一”等重要节日及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乡、村两级还会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为加大罗汉山村红色文化宣传推广力度,乡、村两级充分利用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通过“常态宣传+专题报道+集中推广”的立体宣传方式,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积极创作文艺精品,以“北浴乡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的大型革命历史”为题材的黄梅戏《浴血罗汉尖》在全社会传唱,引起广泛反响。此外,罗汉山村还凝聚社会力量发起成立了红色罗汉尖论坛,组织了以专家、学者开展红色文化研讨为主题的罗汉尖红色文化研讨会,进一步凝聚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强大合力,让北浴乡红色旅游发展更具活力。
做旺红色旅游。罗汉尖及周边地区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都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经过几年建设,北浴乡党委、政府先后累计完成投资2400余万元,在罗汉山村建成了罗汉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红色景点,完成了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周边革命历史革命遗(旧)址修缮、标识标牌制作与安装等,建成罗汉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罗汉山红色旅游景区,让红色资源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迸发新的活力。随着红色旅游的兴旺,北浴乡罗汉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村。据统计,2019年以来,到罗汉山村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和普通游客累计超过32万人次,游客的增长直接带动了罗汉山村的经济增长。如今,罗汉山村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7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12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50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60万元,红色旅游每年给村民人均带来3000元的收入,家家户户端上旅游“金饭碗”。(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