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松县始终坚持把建强村干部队伍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着力打造结构优、本领强、敢担当的村干部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从严把关“选”,优化队伍结构。精挑细选。坚持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配备标准,通过日常走访、座谈交流、党员大会、村民会议、群众推荐等多种渠道,加大村干部人选摸排力度,先后选拔退役军人122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126名、致富能手863名、大学毕业生56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从严优选。严格执行村干部调整县乡联审机制,村书记人选由县级派出考察组会同乡镇逐人考察,村干部人选由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等20个部门联审把关。“青苗”比选。深入实施“选青推优”计划,坚持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一线中发现储备优秀年轻人员,及时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全县储备村级后备力量456名,全程参与村级工作,按村“两委”副职报酬落实待遇,17名“90后”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班子。
夯实基础“育”,提升能力素质。搭建培育平台。依托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党建协作区、乡镇党校等教育资源,分级分类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常态化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为全县村党组织书记提供一个“比学赶超”的重要平台,全面提升“头雁”履职能力。提升培训质效。科学制定全县乡村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计划,更新调整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师资库名单,精心设置政治理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课程26门,通过实地教学、现场观摩、典型示范、案例分析、座谈调研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2023年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5期213人次,其他村“两委”成员专题培训22期1405人次。强化实践锻炼。通过组织实地观摩培训、外地体悟实训、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等方式,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磨砺干部,全方位提升村干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化解矛盾纠纷本领,2023年开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6期200人次,赴外地体悟实训村党组织书记3名。
多措并举“管”,规范履职行为。做实精准识人。结合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摸排整顿工作,逐村对“两委”班子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全面掌握村干部基本信息、履职表现、工作作风、优点不足等方面情况,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分析研判台账,及时调整不胜任、不合格人员,倒逼村干部积极作为,2023年调整村“两委”干部14名。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对村“两委”成员尤其是“一肩挑”人员的管理监督,健全并落实目标管理,日常管理、日常监督、述职评议、谈心谈话等制度,联合纪检、信访、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结合推进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运行、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及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审计等常态化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推动管理监督触角延伸至“神经末梢”。完善考评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探索制定村干部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实行“日常考评+季度考核+年终考核”工作机制,从政治建设、基层治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细化考核指标,力求考核结果科学、全面、准确,推动村级班子高效运行。
鲜明导向“用”,激励干事创业。把党的建设、集体经济、乡村治理、重点工程等重要任务作为“主赛道”考察识别干部,对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为“皖美村支书”“担当作为好支书”“宿松好支书”人选,对表现优秀的村“两委”成员积极推荐为各级“两优一先”人选。常态化开展“五方面人员比选”,积极探索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聘事业编制人员,每年从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近年来,累计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12名、选聘事业编制人员1名,从村干部队伍中招录公务员9名。健全激励机制,出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社区)干部奖励待遇挂钩指导意见,以才定绩,以绩奖金,2023年,兑现村干部集体经济绩效奖金230余万元,有效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吴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