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宿松县

宿松县:用好红色资源激发党员教育新活力

近年来,宿松县聚焦新时代党员教育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通过深挖红色资源、盘活红色文化、释放红色动能,扎实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党员教育“新矩阵”。对全县红色革命资源进行摸底,建立县—乡镇—村三级革命文物保护网格,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拓宽党员教育新路径。依托红二十七军在白崖寨的红色历史,通过详实的史料、图片、实物,综合利用艺术浮雕、动态投影、高科技多媒体等表现形式,建设红二十七军纪念馆和纪念广场。投资1500万元,在罗汉山村建设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修复卡子门、地下交通联络站、山林医院遗址等革命遗址,建成罗汉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好祝尔昌烈士故居、湖区长江游击纵队毕岭抗战遗址、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驻地旧址、徐文藻烈士陵园等资源,建设5个VR线上展厅,打造23处党员教育实践教学点,精心设计3条红色游览线路,构建起有迹可循、有史可讲、有景可看的“红色矩阵”。同时,充分用好红色阵地资源,开展瞻仰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路等活动,让革命遗址成为“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党性教育800余场次,30000余名党员接受现场教育。

盘活红色文化,蓄积党员教育“活水源”。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在教材编写、课程开发等工作上持续发力。依托县委党校、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县文旅体局等部门,收集整理宿松革命历史故事、革命人物传记等红色文献资料,编印《松涛》《中共宿松党史一卷》《中共宿松党史二卷》等红色书籍,打造《大别山精神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鄂豫皖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等精品课程。以宿松县罗汉尖革命烈士朱赛英事迹为题材,组织创作大型现代红色革命题材黄梅戏《浴血罗汉尖》,把红色故事搬上舞台、搬上银幕。结合红27军、28军在宿松战斗过的历史,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党史资料、对话专家学者等方式,精心拍摄制作《松兹大地上的追寻》《徐文藻:用生命捍卫信念》《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等5部党员教育电视片,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学习,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释放红色动能,搭建党员教育“学用场”。以赓续红色血脉为主线,以“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原则,不断擦亮红色基因传承的底色和成色,积蓄红色力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拓展红色旅游。将红色资源利用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做好红色旅游与“红色研学”“绿色休闲”“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文章。如北浴乡罗汉山村立足山场和历史文化资源,兴办3个茶叶加工厂、1个竹制品加工厂,带动110户农户年增收3000元;趾凤乡趾凤村以国家4A级景区白崖寨为依托,建立“食、住、游、购”为一体的红色旅游产业链,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至45万元。讲好红色故事。组建由革命后代、党校教师、老党员、离退休干部组成的红色宣讲团,开展红色主题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七进”活动300余场次,覆盖党员群众2万余人次,让红色教育直抵基层“最末梢”。发扬红色精神。将红色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持续开展走访慰问、政策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认领群众“微心愿”300余个,解决群众诉求500余件,不断释放为民服务“红色动能”。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