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松县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强化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紧扣学用转化,持续完善远程教育学用体系,拓宽基层党员学习渠道,推动远程教育提质增效。
立足教学内容“关键点”,提升远程教育“吸引力”。优化教学模式。区分农村党员、社区党员等各领域党员不同需求,充分考虑基层工作实际,有针对性选择培训内容,不断增强远程教育资源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及时征求党员群众的观看意愿,做好统计汇总,形成党员群众“点单”、远教站点“接单”的“菜单式”服务模式,让党员群众爱看、想看。精心宣传推介。以精品节目推荐为主,按月制定播放计划,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契机,横向整合远教终端站点、远教文化广场等平台和电脑、手机等终端,有效拓宽教育内容的发布渠道,促进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抓好资源开发。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和乡村振兴典型事例,精心谋划制作《长路》《听群众所想做群众所盼》《富民强村路上的“领头雁”》《书写乡村振兴动人画卷》等精品课件,为党员群众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服务。
找准队伍建设“着力点”,提升远程教育“战斗力”。注重抓好人员选配、管理、培训等工作,打造专业化骨干队伍。按照“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的工作原则,优先考虑有一定文化水平、较高政治素质和有计算机操作基础、服务意识强、责任心强的“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优秀青年、大学生党员担任站点管理员,并设置AB岗,保证站点有人管、会操作。每年不定期组织全县23个乡镇(街道)491名站点管理员参加专题培训、教学点观摩、操作技能评比,确保站点管理有序,工作行为规范。注重做好技术服务保障,统筹协调电信、移动业务部门,建强技术人员队伍,划分工作区域,明确责任到人,确保维修服务及时有效。注重考核管理,明确管理员职责,采取日常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每年进行综合评定,对表现突出的管理员推荐参加上级培训,并作为“双创双争”优秀站点管理员、学用标兵后备人选。
压实服务管理“责任点”,提升远程教育“内动力”。聚焦标准化建设,按照“五有”标准推进全县241个站点标准化建设,统一制作管理员工作守则、节目收看学习制度、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等4项工作制度,在站点醒目位置悬挂站点标牌及管理员姓名牌,抓好站点设备运行维护,做好设备优化升级。聚焦学用管理机制落实,严格落实远程教育精品节目推荐、“固定学习日”等制度,推动站点日常学用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有机结合。健全站点管理考核机制,实行村(社区)管理、乡镇(街道)检查、县中心督导统筹模式,经常性开展实地督查,督促引导基层站点严格落实远程教育相关管理制度。聚焦创新工作载体,组织开展星级远教站点、学用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根据工作水平分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三个等次,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抓住学用转换“落脚点”,提升远程教育“服务力”。聚焦服务产业发展,实行“站点+能人+基地”教学模式,邀请技术专员、致富能手、“土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技能培训、电商直播,先后打造许岭镇猕猴桃产业基地、柳坪乡茶产业基地、千岭乡蓝莓产业基地等7个农业产业基地,把学用示范基地作为党员群众学习、运用远程教育的“实践课堂”,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切实促进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将远程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大讲堂,以“培训提素、产业富民”为切入点,组织党员群众和种养殖户观看《好肥种出好葡萄》《依照习性养好鸡》《辣椒病害识别与防治》等50余部农业实用生产技术电教片,增强广大农村党员群众致富能力。2022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700余期,覆盖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有力推进学用成果转化,助推群众增收致富。(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