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松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要求,在政治引领、平台建设、组织关怀上持续发力,着力推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抓牢组织建设,夯实支部堡垒。坚持就地就近、方便灵活的原则,全县共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1个,推举党性强、威信高、乐于奉献、身体较好的离退休干部担任书记和支委。扎实推进老干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提升组织生活质效。打造离退休党员“候鸟驿站”品牌,强化“异地派驻”党组织建设,推动成立“驻北京退休干部党支部”、“驻合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切实增强“散居”在外的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抓好理论学习,永葆政治本色。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线上依托“学习强国”、“离退休干部工作”、“安徽老干部”公众号等平台,线下通过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组织老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学习25次。对居住分散、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干部采取送课上门、送资料上门的方式,确保政治学习“不打烊”、政治思想“不掉队”。抓实党性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将离退休干部党员开展党性教育作为“固定动作”,专门定制“革命传统教育”菜单,组织老干部到县烈士陵园、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二十七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35场次,促进离退休干部党员在瞻仰红色遗址、聆听红色党课、缅怀革命先烈中强化使命担当,加强党性锤炼。
聚焦平台建设,发挥“桑榆”余热。锻造关工助力平台。围绕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组织“五老”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学校,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累计开展“百名五老讲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宣讲活动7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超万人。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县级“银辉人才库”,吸纳11个行业共138名离退休干部入库,组织引导身体素质过硬、精神状态良好的老干部加入“金色年华 夕照增辉”老年志愿团队,参与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发挥正能量。近年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2022年,县关工委被省关工委评为首届“教助工作先进单位”。建立意见建议反映平台。为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经验优势,该县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员意见建议听取、收集、上报、采纳、反馈工作机制,通过向广大离退休老干部发放《关于征求意见的函》以及《征求意见表》,听取老干部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鼓励老干部发挥“银发”力量,展现“桑榆”担当。2022年以来,共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
聚焦暖心关怀,提升幸福指数。以精准精细搞好服务为宗旨,强化用心服务、用情帮扶、用力保障,着力提升离退休干部的组织归属感。做优“个性服务”。积极推行干部荣誉退休制度,按照“五个一”要求精心组织,2022年以来,为退休干部举行荣誉退休仪式34场次,赢得老干部广泛好评。在县老干部服务中心设立离退休干部门诊部,每年重阳节前后组织老干部进行体检,为67名老干部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定期举办老干部保健知识讲座,让老干部老有所“医”。注重人文关怀。完善特困帮扶机制,每年县财政安排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及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属帮扶资金26万元。制作亲情服务联系卡,落实“三个必访”,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走访慰问,让老同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对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困难单位的老干部以及易地安置、“空巢”独居、身患重病的老干部,通过“一对一结对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共解决老干部“急难愁盼”问题8件。丰富精神文化。强化阵地建设,提升县老年大学软硬件建设水平,开办书法、国画、舞蹈等20多种特色课程,为老干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教育平台。用心用情服务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诗词楹联学会等老年群体组织,举办戏曲演唱、书画摄影展、体育健身、钓鱼比赛等文体活动5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老干部晚年生活,让老干部老有所“乐”。(刘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