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宿松县

宿松县复兴镇:幸福花开王营村


1604652336(1).png

金风送爽,桂香扑鼻,致富路上,幸福花开。冬日暖阳照耀下的王营村,硬化的路面、怡人的环境、矗立的路灯、热闹的乡村文化广场大舞台、别墅风格民居、农家飘香院落,一处处优美的画卷呈现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王营村地处复兴镇最东南,与望江县杨湾镇余埠村相邻,与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是宿松县距离县城最远的两个行政村之一。位置的偏远,更是让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不仅仅“神形兼备”、而且“内外兼修”。

一减一增群众得实惠

在宿松洲区,群众生活有三件大事:盖新房、娶新娘、上学堂,头等大事就是盖房,尤其是经常遭受洪水侵袭的沿江沿湖地区,盖房是群众一辈子的最大的事情。

“以前一辈子要盖好几次房;如今,美丽乡村建设让祖孙三辈也只需要建一次房。”分管美丽乡村建设的复兴镇干部桂敬炉这样概括中心村建设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

对此,村民黄结小颇有同感,他算了一笔账:“一座小洋楼至少要30万元的费用,这样子孙辈就不需要再投资建房了,如果将这笔钱作创业资本,可以发家致富。”

住房投入减少、日常收入增加,这“一减一增”的背后,折射出中心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这是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改善的一次革命。县里、镇里出台了一批纲领性文件,建立了领导负责制、部门帮扶制、多元投入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确保中心村建设深入持久开展。

这也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一次实践。构建产业聚集发达、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健全、文化特色凸显、社会政治稳定、生态环境宜居、人民生活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田园式新农村的新格局。

这还是促进土地集约、优化产业布局的一次创新,建设高标准民居,优化产业特色,使村民接近或达到小康生活。

典型带动生活更幸福

新徽派风格的联排别墅,散发着江南风韵的住宅楼,被笔直的道路分成一个个规整的片区;小区内、街道旁、村子周围,树木成行、绿草青青;高标准的小学、卫生院、文化广场、便民服务中心,建在群众最方便的地方;产业园区、花卉种植基地、绿色田野等,环绕着村庄。

村民黄犬小的超市就在村部旁边的路口。说起现在的生活,他是一脸的灿烂微笑。

“党员干部将我们村当做一座花园来建,政策好、时代好,我们的生活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全县先进村(社区)”、“全省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是王营村的两个耀眼的名片。近年来,该村按照“农业企业化、居住城市化、环境生态化”的思路,对各个自然村落、村民小组街进行有机整合,建成一座生态环保,配套完善的花园式村庄。

仅仅当家塘的清淤、扩建、升级,村里就有10座以上,总投资40多万元。

  黄墩塘是其中一座,村里对塘坝周边进行了绿化,砌起高低墙,竹围墙,铺起广场砖,人行道,载上了垂柳,周边四十多户村民,就仿佛生活在公园里,以前的脏乱差彻底得到根植。

村民黄结小的家就正对着黄墩塘,说起现在的居住环境,他非常满意:“以前垃圾都倒在塘里,又脏又臭,现在好了,出门就是风景,劳作之余,沿塘坝走几圈,浑身轻松。”

“王营村已经成为中心村建设的‘样板工程’,也是我镇中心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镇干部王敏介绍说,复兴镇注重典型和亮点的培育,努力探索新农村建设路径,提升了中心村建设的整体档次和水平,其中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值得点赞。

通过中心村建设,王营村也从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变成先进村、示范村。

产业引领经济“升级版”

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固则枝荣。最近几年,王营村以“花卉富民”而远近闻名,也为中心村建设写下了精彩一笔。该村勇于拓展新产业,引进新品种,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 

花卉苗木既可以美化庭院,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苗木种得好,老百姓的腰包也鼓的足。该村去年建起110亩花卉苗圃基地,栽种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冬青、紫叶杏等十几个品种,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助力脱贫增收。

“没有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就是空谈,花卉苗木就是我们村的‘新兴产业’。”王营村党总支书记杨龙说,“目前村里集体土地有百分之八十已经流转,我们把发展壮大产业作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

王营村沿江和沿湖有种植花卉苗木的广阔滩涂和肥沃土壤。在当地村民的眼中,苗圃基地里花卉苗木充满生机,也承载着他们一年丰收的希望。

“现在乡村环境美了,大家一心一意想着发展产业。政府又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农业,很多惠农好政策支持,群众现在干劲十足。”曾经的贫困户程学明说。

“我们村成立了新源创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王营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注册,经营劳务派遣等业务。两个集体经济组织都是以党建为引领,让农民实现就近创业就业,分享产业红利。村集体经济收入已从以前的零增长到今年的十多万元。”杨龙说。(司舜 江锦萍)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