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回龙街道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核心,通过“望邻里”志愿服务平台,整合辖区单位、党员、志愿者、居民等力量,探索协同治理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筑牢党建根基,激活组织动能。回龙街道党工委牢固树立“全域党建”理念,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立体化组织体系。织密红色网格,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整合驻区单位、物业公司、新兴领域等成员单位力量,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围绕小区治理难题,统筹资源、协同破题,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联动机制,打造共治共建“活力引擎”。深入实施“党员回家”工程,吸纳驻区单位、物业、新兴领域党组织负责人等人员任兼职委员,通过组织联建、任务联干、问题联解、服务联办、文明联创等举措,形成区域统筹、优势互补、共驻共建新模式。聚焦民生需求,构建服务群众“暖心矩阵”。通过双向认领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今年以来,开展协商议事会7次,惠民服务活动6场,服务群众1300余人次。
整合多元资源,完善“望邻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作用,健全网格化、信息化载体机制,着力解决治理碎片化、分散化问题。精准掌握需求,服务有的放矢。整合街道社工站、平安办、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力量,吸纳能工巧匠、“五老”等群体,打造“志愿+”服务矩阵。通过入户走访、居民议事会等方式,精准掌握居民在养老托幼、环境整治、文化娱乐、法律援助等方面需求,实现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党员先锋示范,提升服务质效。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设置理论宣讲、环境卫生整治、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岗位,引导在职党员主动认领服务岗位。截至目前,共有117名在职党员完成报到,认领微心愿134个。深化共建共享,凝聚治理合力。从基层治理和居民需求出发,组织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等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志愿服务。今年以来,依托“望邻里”志愿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次。
激发自治活力,构建共建共治生态。深入探索“项目化运作”模式,将党建优势和组织活力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效。创新“礼让和事”机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深化“1+4+N”基层社会矛盾排查机制,创新推行“礼让和事”调解工作法。组建由退休民警、社区律师、乡村医生等组成的专业化调解团队,以“情、理、法”融合方式化解矛盾纠纷21起,推动“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搭建“民声议事”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探索打造“周末议事厅”“三孝调解亭”等协商议事平台,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按照“大事共议、矛盾共解、问题共决、难题共治”的原则,经常性开展隐患排查、文明创建、上门服务等服务活动,主动拉近物业与业主距离。今年以来,共收集问题建议28条,推动解决问题15个。推行“项目认领”机制,激发社区共治热情。推行“自治项目认领制”,鼓励党员、居民认领绿化维护、矛盾调解等微项目,配套技能培训、荣誉表彰等激励措施,增强党员、居民参与感、成就感,凝聚共建共治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