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湖县坚持以高质量教育管理为抓手,紧盯队伍建设、教育培训、作用发挥三个环节,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严格发展党员机制,推动党员队伍“源清质优”。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强化基层党委和县级党委组织部门领导把关作用,严格考察入党申请人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觉悟和政治表现,重点考察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今年以来,对455名拟发展对象进行县级层面联审。优化党员结构分布。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建立971名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库,督促基层党(工)委将结构性计划落实到人,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把各领域、各战线的优秀分子吸纳进党员队伍,确保发展源头水清质优。规范党员发展程序。认真落实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按照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规范执行,以递交入党申请书日期为时间起点,按照“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一级一审”的要求,紧盯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确定、预备党员预审、接收和转正等重要节点,实现发展党员全程纪实,确保发展党员资料规范齐全、有据可查。
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推动党员队伍“提质增效”。做好党员培训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总要求,坚持“县级统筹、乡镇落实、村级配合”原则,摸清党员底数,建立县乡(镇)级党员培训计划,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对农村党员、城市社区党员、机关党员等六类党员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县党员教育中心定期了解基层党员培训开展情况,提供指导帮助,进行督促提醒。系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各基层党员培训点为分阵地,举办党员专题培训班,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必修课”,将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作为常规课程,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党务知识等相关内容作为选修课,按需施教。综合研判各乡镇发展情况,开设特色课程,如寺前镇举办“AI实用技能专题培训”,通过智慧技术培训提升党员干部数字素养,赋能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共举办党员培训班60余期,覆盖党员7000余人。完善党员培训保障机制。建立县乡(镇)两级党员教育师资库,将县委党校讲师、农技专家、相关单位业务骨干、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纳入师资队伍,形成64门党员教育培训精品课程。
完善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推动党员队伍“学有所为”。设岗定责“精准为”。在基层党组织中设置“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根据党员能力素质、专业特点、个人意愿和岗位需要设岗定责,确保“人岗相适、岗责清晰”,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活力。如邀请老党员担任小区党建指导员,利用老党员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党务知识储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小区党建走深走实。志愿服务“常态为”。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组织党员参与常态化志愿服务,建立“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流程,动员党员广泛开展帮扶困难家庭、扶助留守儿童、照顾孤寡老人等志愿活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攻坚一线“担当为”。建立健全“内部交流轮岗、下派驻村锻炼、外派体悟实训”岗位历练模式,动员党员干部参与太蕲高速、G50改扩建等征拆迁工作,落实包保联系责任,让党员干部在重点工程征地拆迁、乡村振兴、防汛抗旱、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开阔视野、健壮筋骨、增长才干。今年以来,共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