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湖县高度重视村干部队伍建设,从拓宽选拔渠道、加强村干培育、严格村干管理出发,着力锻造一支能吃苦、敢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拓宽“选”的渠道,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储备机制。提高选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深入走访调研,采取“县级统筹、乡镇抓总、村级落实”推进机制,全方位了解村级后备干部人选的思想状况、年龄结构、能力素质、村情民意等,综合分析研判,优中选优,培育储备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干事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发展潜力大、队伍结构优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坚持内“挖”外“引”。注重本地挖潜,以乡镇为单位,采用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党组织推荐等方式,集中发现挖掘一批。强化部门联动,组织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团委、妇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从符合条件的年轻党员、“新农人”、致富能手、“田专家”、“土秀才”等中选拔一批。加大回引力度,依托“大学生回乡工程”“太商返乡创业”等,多渠道、常态化吸引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等高质量人才回村工作。注重因村择人。综合考虑村情实际、储备需求,制定后备力量储备计划,按照每个村至少储备3—5名比较成熟的村干部后备人选,因需设岗。
丰富“育”的途径,探索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机制。“导师帮带”提能力。面对年轻干部经验能力不足问题,坚持“导师帮带”机制,采取“1+1”“1+N”“强带弱”等方式,统筹基层经验丰富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优势资源,进行结对帮带。立足村干部发展需求,提供“点单式”服务,县级邀请专家学者、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组建帮扶团队,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理论学习强基础。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贯穿于村干部培训之中,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组织村干部进行系统学习,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业务提升强履职。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围绕党务工作、基层治理、应急安全、乡村振兴等,邀请党校、农业农村局、人社局等单位业务骨干举办专题讲座,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村后备干部开展轮训。实践锻炼强本领。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其他村干部赴合肥市、滁州市定远县、岳西县等地考察学习“农文旅”融合、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今年以来,共组织230余人外出学习。
完善“管”的机制,构建村干部阳光履职约束体系。强化日常管理。严格村干考勤管理,公示值班安排表,推行一站式、便捷式代办服务,将村干考勤情况纳入督查检查、年度考核。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重大事项全程留痕,通过村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线上平台实时公示。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纠正苗头问题。严格考核机制。实行“日常考核+年度评议+群众满意度测评”三维考核,量化指标涵盖乡村治理、民生实事等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补贴、评优评先挂钩,有效解决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引入第三方评估,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考核,确保公平公正。健全监督体系。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对村级财务、工程项目等进行全程监督,定期公开审计结果。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专线、意见箱,安排专人集中收集意见建议、处理投诉问题,合理意见建议及时安排落实,对投诉问题限时反馈处理结果。加强上级监督,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欧阳曼 曹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