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岳西县冶溪镇罗铺村桑枝黑木耳种植基地内,整齐悬挂的菌棒如同五线谱,菌棒上挂着一朵朵熟透的黑木耳,着实让人喜爱,工人们穿梭其间,娴熟采摘着肥厚的新鲜木耳。
木耳晾晒棚里的晒架上,黑珍珠般的“山珍”木耳在暖阳下泛着油润光泽,工人们有的在翻晒木耳、有的在将晒制的干木耳分拣装袋,每年一到木耳采收季节,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每年这个季节,我们都会到基地来帮忙采摘新鲜木耳,正好这时候农活不多,每天100元的工资,能让我们家每年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60多岁的罗铺村村民王春霞说。
自2017年创新实施“桑枝变金”工程以来,罗铺村党支部以“党建+产业”为引领,探索出“村企联姻”的特色发展模式。通过与来榜镇关河村思远农业公司深度合作,形成菌棒定制、技术护航、兜底收购的全产业链条,既破解了生产技术瓶颈,又构建起“自主销售+保底收购”的双保险机制。
经过九载耕耘,这座大别山腹地的小村庄已建成两座现代化木耳大棚,年挂菌棒2万棒。依托桑枝栽培、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优势,这里产出的黑木耳胶质丰富、口感脆嫩,年加工干品达2000斤,年创收逾10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这项产业已带动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铺就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致富新路。
“我们村种植桑枝木耳近十年,给村集体带来了近百万的收入,下一步,计划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带动群众种植黑木耳,延伸产业链,将‘小木耳’培育成强村富民的‘大产业’。”罗铺村党支部书记胡良军信心满怀地说。(胡兴南 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