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200余万尾鳗鱼苗成功投放,坐落在岳西县来榜镇三河村的鳗鱼养殖园一片繁忙,一场"山海情"的产业对话正热烈展开。养殖园内,矩形养殖池整齐排列,工人忙着撒下饲料,鳗鱼群在池中欢快游弋,池畔电子屏闪烁着实时数据。
山海联动破壁垒,鳗鱼安家深山沟。来榜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泉水资源,利用闲置用地再开发,与福建海之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签约2.2亿元鳗鱼养殖项目。通过政策推动、项目引领、金融普惠等举措,帮助企业解决用水用电以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难题,促成项目一期工程在短短半年时间迅速达产。养殖园占地面积138亩,计划建设130余口鳗鱼养殖池及观赏通道、体验中心等配套设施。
“鳗鱼号称水中软黄金。我们通过精准控温、循环养殖等技术,成功模拟海洋环境,实现鳗鱼生态化养殖。”鳗鱼养殖园负责人林品峰介绍。“目前,一期工程57口养殖池投放200万尾鳗鱼苗长势良好,二期工程即将启动建设,预计建成后鳗鱼产量能够达到900吨左右,年产值1.6亿元。”
好山好水养好鱼。距三河村鳗鱼养殖园几公里外,花墩村鲟鱼养殖基地也是一片鱼跃人欢的景象,一群群体长硕大的鲟鱼在山泉水中悠闲游动,长势喜人。这里最大的鲟鱼重达100多斤。得益于优良的生态环境,来榜镇山泉水养殖鲟鱼已有十多年历史,形成了鲟鱼繁殖、养殖、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其中,鲟鱼块和鱼子酱等产品远销国外市场,来自深山的“山珍”和“水鲜”端上了国际餐桌。
“海鱼山养”、“泉水养鱼”,以"水文章"破题出圈,正是来榜镇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注脚。
近年来,来榜镇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利用闲置用地再开发,沿318国道建设水产养殖产业园,打造鲟鱼、鳗鱼、石斑鱼和水蛭养殖等特种水产的多元养殖体系。形成泉水养鱼季节互补,建成全年不间断产出的“高山绿色水产品基地”。同时,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务工,带动村集体增收。
“我们正在打造一个文旅与智慧生态渔业相结合的新型养殖观光带。”来榜镇党委书记夏宗焰介绍,“下一步,将建设观光式养殖车间,开发垂钓体验、鱼宴美食等文旅项目,未来将形成集水产养殖、加工仓储、研学基地、电商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养殖示范带。“
山沟沟里的鱼鲜,正奋力“游”出大山,“跃”向更广阔的山海……(朱琴 胡源 郭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