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岳西县抢抓党建引领信用村(社区)建设试点机遇,强化责任担当,在3个乡镇、25个村(社区)先行试点,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信用村建设成果,用信用村建设成果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建立“一套机制”形成共推合力。建立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将涉农部门、金融机构统筹起来,加强系统设计、整体推动,实行项目化操作、“清单+闭环”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政银共建机制和县域数据共享机制,县内每家银行包保不少于2个村,为25个试点村(社区)各选聘1名金融专干、2个试点乡镇派驻2名金融专职副书记,织密织牢党组织引领下的金融服务网。创新资产评估机制,制定《岳西县家庭资产评估参考价值细则》,统一17个方面46项评估标准,确保数据采集全面完整。
建强“一支队伍”提升工作质效。配强乡村网格队伍力量,乡镇干部全部进驻网格包保,调整优化网格135个,实行分片编组管理,聘请“五老”乡贤担任信息采集辅助员和乡风评议员,有效发挥285名网格员信息采集、服务需求收集及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作用。充分发挥银行驻村金融专干作用,实行采集包保责任制和数据复核制,由乡镇网格包保干部、村组干部、银行驻村金融专干共同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复核,大力提升信用数据质量。
聚焦“一个关键”推进成果转化。突出聚焦信用主体需求,实现信用建设结果多场景运用,积极开发普惠金融、交通出行、生活购物等6大类24项应用场景,发布16款差异化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摄制金融优惠政策宣传视频和应用场景宣传视频,以沉浸式体验的形式充分展示信用户享受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争当信用户的积极性。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实现信用积分可兑换个性化商品。建立健全村级金融服务室,搭建“金融人才+村级党组织+村民”的“结对帮扶”平台,采取整村和批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等方式,为信用主体提供“点餐式”服务,释放金融惠民最大效应。截至目前,完成授信72528.16万元、用信406.1万元。
突出“一个结合”赋能乡村治理。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将人居环境整治、网格治理、疫情防控、乡风文明建设等纳入信用管理,聚焦“信用+”模式推进共建共治共享,设立村级乡风议事厅,探索出一批“小板凳谈心”“小承诺兑现”等基层治理微服务品牌。实行党员包村联户,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引领的“党员+网格员+村民”自下而上的基层治理网格体系。积极探索道德评议体系与信用制度建设有机结合,推行“1314”工作模式,即完善一个村规民约、规范三道评议程序、优化一个网格、发挥“四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作用,将社会化服务与信用评定结果挂钩,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切实发挥信用管理在基层治理中的抓手作用,有力地引导了群众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构建和谐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