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基础工程,在源头管理、素质提升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全链条”发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活力,着力锻造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过硬党员队伍。
坚持扩源与提质并重,抓程序规范促队伍过硬。强化源头管控。针对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新发展党员年龄结构不均衡等问题,科学制定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致富带头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知识分子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为党员发展工作蓄足源头活水。严格政治审查。落实党支部初审、基层党(工)委预审、部门联审、市委组织部复审“四审联动”机制,对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拟吸收为预备党员、预备期满转正3个关键节点进行全方面审查,织密“过滤网”,严防“带病入党”。今年来,开展联合审查发展对象3次223人。规范发展程序。制定《发展党员业务指导手册》,细化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详细说明各项材料的前后逻辑关系、重点注意事项和资料填写标准,确保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程序不漏、环节不减。健全党员发展档案资料,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对党员发展各阶段实行“一事一记、一步一存”全程纪实管理,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确保党员发展程序合规、手续完整、材料齐全。
坚持强基与赋能贯通,抓教育培训促素质提升。突出主题主线,强化理论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课、必修课,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报告会、研讨交流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把党务知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相关内容作为选修课,按需施教。2024年以来,开发《牢记“三个务必”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等党的创新理论课程30余门,制定技能课、红色课等选修课程42门。坚持分层分类,深化全员培训。建立县级普遍培训和基层兜底培训的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分层分类开展党员集中轮训。对农村党员,实施农村党员集中轮训计划,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实用技术、基层治理等内容开展培训;对城市社区党员,围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内容开展培训;对机关党员,通过腾讯会议、钉钉平台参与线上学习,强化政治理论、依法行政、政务服务等方面培训;对“两企三新”党员,采取“工前课堂”“车间课堂”等形式,突出法律法规、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培训。今年来,市级层面举办党员培训班12期,基层党委兜底培训39期,培训党员6413人。聚焦固本培元,抓好党性教育。依托市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革命遗址,组织党员赴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馆、留余堂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足迹等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为民宗旨。
坚持实践与实效衔接,抓先锋引领促服务提效。乡村振兴添动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计划,鼓励引导党员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带困难群众;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选拔600余名优秀青年党员并纳入后备力量人才库,为换届储备“源头活水”;加大乡村引才留才,动员110名优秀人才返村任职,招引260余名致富能手、流动党员返乡就业创业;举办“红色电商 直播助农”活动,以党建“红”引领直播“热”,助农增收促振兴。基层治理注活力。打造“潜心潜意”党建工作品牌,落实“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机制,18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基层治理、文明创建、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发展一线。建立“平急结合”机制,在应急救援、防汛救灾、森林防火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设立“党员应急先锋岗”,通过隐患排查、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党员应急处突能力。今年来,成功处置倪河村山洪救人、彭河村老人失温昏迷营救等险情,以先锋行动筑牢群众安全“坚实堤坝”。项目建设提效力。设立“潜心办”红色服务日,组建“红色班组”“党员先锋队”等党员项目服务队137个,开展问难点、问需求、问建议,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三问三送”行动;选派253名党员干部挂钩309家企业和74个重点项目,采取党员领办、挂图作战、定期销号等方式,服务项目建设,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项目审批、政策兑现等难题35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