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潜山市

潜山市:“三管齐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潜山市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人才赋能、服务下延等方面精准施策,着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聚焦产业发展,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因地制宜兴产业。立足资源禀赋,构建以山茶、畈瓜为主导,蚕桑、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2+4+N”产业体系。推行“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村企共建”模式,因村施策引导各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清凉经济,完成王河瓜蒌、天柱石桥、高山蕾食用菌等农特产品“两品一标”认证。盘活资源拓渠道。指导175个行政村清产核资,整合闲置土地、水面、房屋、林地、山场等资源,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新业态,因村制宜、因时制宜实施“自主经营型”、“抱团发展型”、“盘活资产型”、“中介服务型”、“资产受益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策、一村一景”发展格局。如油坝乡加大对闲置低效土地、零星用地的整合力度,规划总面积511亩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引进禽肉食品深加工项目,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王河镇先进村、中河村、庆丰村抱团取暖,联合打造300亩稻蛙共养基地、2000平方米稻蛙仓储物流中心,有效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机制强保障。建立村干部绩效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从村级干部绩效报酬总额中划出5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奖金,由镇党委组织考核进行差异化发放,增强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聚焦人才赋能,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建强乡村干部。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计划,依托市农广校、市乡党校、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等阵地,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采取理论授课、专题辅导、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乡村干部理论素养、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本领。今年来,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修班、乡村推介官培训班、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培训班等10期,选派8名村“两委”成员赴先进村跟班学习,安排60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工程。盘活乡土人才。整合职业学校、科技特派员、农广校等资源,为乡土人才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提升其市场开拓、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综合能力。定期评选“潜阳能工巧匠”,重点培育农业农村实用人才2200余名,挖掘“土专家”“田秀才”500余人,为63名乡土人才评定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营造尊重乡土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培养后备人才。印发《潜山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为标准,注重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库。推行“导师帮带+设岗定责+跟班锻炼”,着力提升其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聚焦服务下延,答好乡村振兴“治理卷”。网格化管理。综合考虑党员数量、分布等因素,调整优化城乡网格6104个,设置997个党小组,吸纳1109名退休干部担任兼职网格员参与治理,构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网格员—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组建“为折翼天使造梦”“萤萤之光 爱伴童行”“小蜻蜓”“恨水文化”等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宣讲、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阵地化升级。按照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党群活动、文体娱乐、便民服务“五大”功能定位,在标配便民服务窗口、组织生活阵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拓展宣传展示、旅游电商、图书阅览等功能,推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如黄铺村打造三十莲、直播带货电子商务区、数字乡村等农产品产销中心,官庄村打造村情村史、旅游服务、电子商务、党群活动等乡村振兴双创中心。精细化服务。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落实“民情日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做法,及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建引领信用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常态化举办“乡村夜话”,采取“板凳会”“诸葛会”等灵活形式,开展政策法规宣传、信用信息采集、村情民意调查等活动,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的道路硬化拓展、路灯亮化、物业管理服务等问题230个。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