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坚持把选调生队伍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将“唱、念、做、打”融入选调生教育管理全周期链条,锻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素质选调生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唱”响主旋律,筑牢信念之基。理论筑基强“内功”。将选调生培训工作纳入市乡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计划,通过“专题培训+红色教育+实践调研+基地观摩+交流研讨”形式,提升选调生政治理论素养,帮助拓宽视野、更新理念。近年来,组织选调生参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初任培训、新闻写作、乡村推介官等各类培训班30余场次。红色教育润“心田”。依托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展、五庙党小组旧址、梅城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选调生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通过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革命故事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近年来,累计组织选调生接受红色教育20余场次。导师帮带传“唱腔”。推行“3+1”结对帮带机制,由1名市级领导干部、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名村党组织书记组成“导师团”,通过“思想引领+业务指导+实战带教”,帮助新入职选调生尽快找准定位、快速成长,近三年累计结成帮带对子30余个。
“念”好培育经,提升履职之能。深学细研“台词”功。建立每月一学制度,组织选调生系统学习中央及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政策、党内法规等,定期举办“乡村振兴我来说”“微党课”活动,鼓励选调生上台讲政策、谈思路,努力成长为基层工作“政策通”“活字典”。田间地头“方言”讲。推动选调生走出机关、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将基层一线作为政策宣传的“舞台”,通过“板凳会”、“庭院恳谈”、“送策上门”等形式,面对面、心贴心地向群众讲解惠民政策、法律法规,让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急难险重“念白”清。针对基层矛盾复杂、任务繁重等特点,建立选调生攻坚历练清单,选派选调生参与征地拆迁、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通过“一事一专班”的方式,让选调生在啃“硬骨头”中锤炼作风、提升能力。近年来,选调生累计参与化解各类纠纷80余件,办理群众医疗保险代缴、防汛救灾、农产品代销等民生实事500余件。
“做”实基本功,锻造栋梁之才。驻村蹲苗“身段”稳。严格落实选调生到村任职2年制度,选派选调生到乡村振兴示范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重点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制定《选调生驻村工作清单》,明确基层党建、村情调研、产业发展等12项重点任务,依托驻村日志、工作纪实等载体,动态跟踪履职情况。项目一线“做功”实。聚焦选调生能力培养,依托基层一线和重要岗位打造练兵平台,针对基层治理、双招双引等领域,设立5个专项小组,安排选调生牵头或参与重点项目20余个。通过蹲点攻坚、下沉历练等形式,促使选调生在实践中提升履职能力。服务群众“眼神”准。组织选调生常态化开展“五必访”(困难户必访、老党员必访、信访户必访、返乡能人必访、留守儿童家庭必访),精准捕捉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关键小事”,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察民情、传民意、解民忧。
“打”开新局面,激发担当之为。揭榜挂帅“擂战鼓”。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难点问题,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定期发布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攻坚课题或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榜单,鼓励选调生结合自身专业和基层实践,主动“揭榜”、牵头攻关,对在基层一线表现突出的选调生,在评先评优、职级晋升、选拔任用等方面予以倾斜。2021年以来,选调生共提拔重用7人,晋升职级8人。信访包案“解矛盾”。建立“信访包案+导师指导”制度,为每名选调生分配1-2件复杂信访案件,要求全程参与调解、跟踪解决。通过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既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又提升选调生群众工作能力。2024年以来,选调生累计包案化解信访积案10余件。岗位练兵“竞风采”。实施选调生多岗位锻炼计划,安排选调生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轮岗交流或跟班学习。组织开展“我为潜山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选调攀登 筑梦潜山”选调生擂台比武,设置政策宣讲、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环节,“比”工作思路,“亮”服务举措,“晒”实干成绩,着力打造一支能扛事、善作为的选调生队伍。(谢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