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将年轻干部培养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战略工程来抓,在源头储备、精准赋能、管爱并重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拓宽视野“选”,充盈干部队伍“蓄水池”。多源精准引才。梳理分析各单位干部队伍结构和现状,盘活编制职数,用好选调生、公务员考录、转任、事业单位招聘等政策,用活人才引进、市外调入等方式,做足年轻干部“增量”。今年来,招录公务员76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7名,市外调入19名,接收选调生6名,确保近期有人用、远期有人接。优化识别方式。注重把功夫下在平时,结合年度考核、日常调研、“一把手”推荐、重点工作督查、急难险重任务考察等多种形式,考准考实干部在乡村振兴、防汛抗旱、信访化解、项目攻坚等一线的表现,梳理形成近期可提拔使用中层干部、年轻干部和长期可观察培养干部“三张清单”。今年来,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研判,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专项调研组,深入86家市直单位及16个乡镇(经开区),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年轻干部专项调研,及时把政治过硬、业务高强、公认度高的年轻干部纳入组织视野。注重梯队储备。实行分类管理,依据专业背景和工作履历,按照财税金融、建设农水、综合管理等10个方向分类建库,定向培养、因材施教;统筹年度考核、党建述职、民主测评、组织推荐等渠道,分层分类建立年轻干部人才库。近年来,先后识别储备各领域优秀年轻干部140余人。
精雕细琢“培”,搭建干事创业“练兵场”。比武亮剑促提升。将“擂台比武”作为年轻干部能力提升的“练兵场”,举办“筑梦潜阳 振兴有我”擂台比武、“理润江淮”“相约选调 筑梦青春”“宜青廉 青年说”微宣讲比赛等各类活动,推动年轻干部在比学赶超中实现能力阶梯式提升;对比武中表现优异的年轻干部,在评优评先等方面重点考虑、优先推荐。党性锤炼强根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采取专题辅导、案例解读、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2024年以来,先后举办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班、乡科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各类主体班、专题班18期,培训年轻干部700余人次。一线淬炼强筋骨。结合基层实际和干部成长需求,发挥年轻干部学历高、能力强、干劲足优势,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信访维稳、项目建设、应急管理等吃劲岗位和基层一线磨砺,以“交任务、压担子”为抓手,在实战中淬炼干部过硬本领。2024年以来,选派130余名优秀“90后”干部到乡村振兴、征地拆迁、规上企业等急难岗位攻坚历练,1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33名新提拔干部参与市委巡察,35名干部到沪苏浙体悟实训,推动年轻干部在真刀真枪比拼中强本领、练真功。
严管厚爱“护”,营造创先争优“生态圈”。强化日常监管。将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紧盯年轻干部入职、转岗、提拔晋升等关键阶段,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举办“青年话青廉”微宣讲大赛等形式,以身边案例警示身边人,引导年轻干部时刻绷紧纪律之弦,校准思想之标,把稳行为之舵,系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动态跟踪管理。建立健全年轻干部“成长纪实档案”,通过日常观察、专项考核、谈心谈话等方式,全方位跟踪记录年轻干部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能力特长和作风品行,定期对后备干部库进行动态评估和优化调整,为市委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提供坚实依据。深化正向激励。出台《关于激励干部争先创优的若干举措》,明确年度考核优秀、获省部级以上表彰等9种激励情形,在合理范围内统筹安排,专项设置部分职级职数资源,对工作实绩突出且符合激励标准的乡镇干部予以激励性晋升。树立重品行、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及时大胆使用。对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15种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4名,免职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