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积极探索新时代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途径、新方法,从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学用结合等入手,有力提升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质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坚强组织保障。
“理论武装+技能学习”,设置“精细化”课程,提升教育“深度”。指导16个乡镇(经开区)党(工)委制定年度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精心安排授课内容,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将党内法规教学、政策文件解读、案例警示教育等系列内容融入课程,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模范履行义务、坚决守好底线。聚焦农村党员职业、年龄和知识储备的差异,按需施教、因人而异,量身定制培训计划,针对乡镇机关党员,举办“先锋讲堂”“业务擂台”,开展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廉政纪律等内容培训;针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矛盾调解等内容培训,帮助其提升领导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针对农村党员,聚焦特色产业、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电商直播带货等实用内容,组织农村党员参加技能培训班,提升致富带富能力;针对非公企业党员,开展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等专业能力培训;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农村党员,推行“送学上门”,配套通俗易懂的图文教材;针对流动党员,通过邮寄“红色包裹”、推送学习资料等形式,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断线”。
“实境课堂+云端课堂”,搭建“多元化”载体,拓展教育“广度”。着力丰富学习载体,综合运用现场体验、实地观摩、交流研讨、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依托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展、皖西工委办公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源潜山”寻迹游、“红色印迹”热血游、“红色精神”乡村游等4条红色研学线路,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农村党员就近就便接受党性教育。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现场教学130余场次,覆盖农村党员9000余人次。依托源潭刷业小镇、槎水镇蚕桑产业园、黄柏羊肚菌种植等现场教学点,开设“技能课堂”,培育“新农人”“农创客”。搭建研讨课堂,通过“书记请你看现场”、“乡村振兴有我”擂台比武、“三看三比”等形式,经常性组织开展实地观摩、工作评比、技能传授等活动,推动各村互学互鉴,提高农村党员的理论水平和生产经营技能。探索“互联网+党员教育”模式,依托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潜山先锋等平台,为广大党员推送远程教育精品节目、党章党规党纪、党务知识、经验做法等内容,按月制发党员学习清单,帮助农村党员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搭建“直播课堂”,采取“主会场现场授课+分会场视频连线”方式,着力解决农村党员居住地分散、学习时间难统一等问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丰富、覆盖面广等优势,组织农村党员观看“安徽党员大课堂”、红色影视,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
“强化示范+一线服务”,贯通“闭环化”链条,增强教育“效度”。分类管理促履职。印发《潜山市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将农村党员划分为村内任职、居家无职、流动在外、身体不便4种类型,建立“基础积分+奖励积分+罚扣积分”管理机制,明确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分配工作等5方面13项重点标准,细化12条加分项和16条减分项,让农村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示范带动添动力。结合“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坚持把身边榜样作为教育农村党员“活教材”,潜山先锋微信开设“寻身边榜样 汲非凡力量”“新时代新产业新农人”等专栏,推介典型风采,并从“两优一先”、“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全国劳模、抗美援朝老兵等群体中精选讲师,组建“清风宣讲团”“劳模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宣讲队伍,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以“讲故事+剖析+说理”的方式,传递榜样精神,激励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志愿服务解难题。把为民服务作为衡量党员教育培训成效的“试金石”,开展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项行动,发动广大党员干部走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收集涉农问题167条,现已全部办结。推行“党员领岗承诺制”,围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项目攻坚等工作,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引导农村党员领办民生实事;同时发挥流动党员信息优势搭建“民情桥梁”,引导流动党员在招商引资、劳务输出、助学济困等方面发挥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