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五庙乡聚焦党员教育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通过“规范管理、数字赋能、实践转化”三点发力,构建全链条教育体系,让党员教育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规范管理筑基,让党员教育“严”起来。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等难题,五庙乡创新实施“流动党员归队工程”。成立五庙乡驻合肥流动党员党支部,为20余名流动党员发放活动证,与流入地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学习形式,组织集中学习10余次。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定期更新流入地点、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针对老年党员群体,组建“送教小分队”开展“敲门送学”。2025年以来,累计送教上门10余次,发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教材80余册,同步推送《不负青山美》等党员教育电视片,以乡音乡情唤醒党性记忆。为提升党员发展质效,五庙乡建立“全周期跟踪培养”机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动态管理台账,通过“理论考核+实践考察”双测评,确保发展质量。2025年新发展党员9名。同时,将党员教育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设立党员责任区24个、先锋岗51个,动员党员参与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工作。今年来,化解纠纷12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1件。
数字赋能提质,让理论学习“活”起来。五庙乡构建“云端+实景”双轨教育矩阵,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线上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平台,每月发布“必修+选修”课程清单,通过微信群精准推送,400余名农村党员实现“指尖充电”。线下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将五庙党小组旧址、八斗起义展陈馆等串点成线,开发《五四青年说》《缅怀英烈》等实景课程。2025年组织党员开展红色研学20余次,覆盖500余人次。针对农村党员需求差异,创新“田间课堂”“夜间课堂”等特色形式。邀请非遗传承人、农技专家在茶园、电商中心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惠及300余人次。紧抓农村党员冬训春训、夏收秋收、重大节假日等流动党员返乡高峰期,利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人才返乡座谈等活动,组织返乡流动党员集中培训学习,通过研讨交流,促进流动党员对党的创新理论学深悟透,增强流动党员教育实效。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培训5场次,覆盖流动党员40余人。
实践转化增效,让先锋作用“显”出来。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党员带头协助发展木托盘加工、生姜茶饮等特色产业,带动26名村民增收,引导流动党员反哺家乡,引进农副产品加工项目4个,助力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50万元,培育“五妙香”“天柱剑毫”等地域品牌,实现组织力与生产力的深度融合。利用夜晚闲暇时间开展“振兴夜话”活动,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医保收缴政策、老年体检、邻里纠纷等内容,制定“夜话清单”,通过参加“振兴夜话”听民声、察实情、谋实策,提升工作质效。2025年以来,累计解决道路修缮、饮水安全等问题90余个,征求意见建议100余条。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2024年以来,开展文明祭祀宣传、交通疏导等服务20余次,推动基层治理与乡风文明双提升。今年在森林防火、防汛救灾等关键时刻,24个党员责任区、51个先锋岗成为群众信赖的“红色堡垒”,累计参与应急抢险50余次。(汪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