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将年轻公务员教育培养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在思想铸魂、实战赋能、严管厚爱上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公务员队伍。
思想铸魂强根基,校准政治“定盘星”。强化理论武装,筑牢忠诚之基。将理论学习作为公务员入职第一课,系统构建“集中培训+常态学习+实践研讨”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依托市乡党校、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平台等载体,组织新录用公务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期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专题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2024年以来,累计培训新录用公务员120余人次。赓续红色血脉,厚植为民情怀。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富矿,整合大别山·水吼革命事迹陈列馆、皖西工委办公旧址等16个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源潜山”党性教育品牌。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参观陈列馆、聆听红色党课、撰写心得体会、参加志愿服务、组织专题研讨等“五个一”活动,让公务员在实景实境中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振干事创业热情。建立“红色教育+实践服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服务一线厚植人民至上理念。常敲廉政警钟,绷紧纪律之弦。定期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宜青廉 青年说”主题演讲、廉政知识测试等活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建立“入职廉政谈话+季度廉政提醒+年度廉政考评”制度,由纪委监委、组织部门联合开展常态化监督,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完善《公务员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手册》,明确“负面清单”“红线底线”,推动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实战赋能提本领,锤炼担当“铁肩膀”。精准滴灌培训,补齐知识短板。根据岗位需求和个人特点定制培训方案,设置“政策解读、基层治理、应急处突、数字政务、心理调适”等专题模块,采取“专家授课+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多元方式,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定期测试、实战演练评估培训效果,动态调整课程安排,确保培训内容入脑入心。一线墩苗历练,提升实战能力。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锤炼干部的“练兵场”,近年来,有计划、分批次安排60余名新录用公务员到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进行墩苗锻炼,在直面复杂局面、处理棘手问题、应对突发事件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确保“墩”出实效、“炼”出真金。导师结对帮带,加速角色转变。建立“一对一”导师帮带机制,精心选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科级领导干部或业务骨干担任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实践指导、定期谈心等方式,在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帮带。健全导师帮带考核激励机制,定期评估帮带成效,确保“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骨干,有效缩短新录用公务员成长周期。近3年累计为新录用公务员配齐配强帮带导师173名。
严管厚爱促成长,织密长效“防护网”。完善考评机制,树立实干导向。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突出实绩实效,全面客观评价新录用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其转正定级、评优评先、职级晋升、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潜力较大的优秀年轻公务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大胆使用,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2024年来,将30余名表现优异的新录用公务员纳入市级后备干部库管理。强化日常管理,注重成长纪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通过工作调研、谈心谈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及时掌握新录用公务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建立新录用公务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其学习培训、工作实绩、考核奖惩、廉政情况等信息,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科学依据。落实关心关爱,激发内生动力。出台《潜山市乡镇公务员乡镇间调动工作管理办法》,将2名山区乡镇工作公务员交流到城区、畈区乡镇。着力解决职工家属异地、夫妻异地等问题,先后从市外引进、调入69名潜山籍或家属潜山籍人员,解决公务员后顾之忧。定期开展新录用公务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邀请专家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缓解公务员工作压力。落实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等制度,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公务员的业余生活,营造团结和谐、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