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坚持将年轻干部教育培养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在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作风锤炼上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强化思想淬炼,锻造信念坚定的“忠诚干部”。理论武装强信念。坚持把政治能力提升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首要任务,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构建“首课必政治、培训强理论”体系。通过“集中学+自主学”“专题学+研讨学”“现场学+竞赛学”等方式,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2024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年轻干部1800余人次。党性教育砺初心。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富矿,以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馆、大别山·水吼革命事迹陈列馆等16个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打造“红色文化+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线路,组织年轻干部开展主题党日、情景教学、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在追寻革命足迹中感悟初心使命。建立“党性体检”机制,定期检验干部政治素养,全面掌握干部政治表现,确保党性锤炼不松懈。对标先进明方向。大力选树宣传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优秀年轻干部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定期组织“榜样面对面”分享会、先进事迹报告会,截至目前,共邀请3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讲述奋斗故事、分享成长心得、传授工作经验,引导年轻干部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努力方向。
注重实践锻炼,锻造本领过硬的“担当干部”。一线历练提能力。坚持把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主战场,将年轻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双招双引等吃劲岗位历练。实施“墩苗·助长”计划,近三年累计选派430余名年轻干部到征地拆迁、产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攻坚等一线历练,同时建立“一线工作纪实档案”,跟踪记录干部实践表现,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多岗轮训拓视野。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多岗位、跨领域轮训机制,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参与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岗位锻炼。对缺乏基层经验的干部,安排到乡镇担任驻村书记、包村干部;对专业能力较强的干部,选派到招商专班、重点项目指挥部;对综合素质突出的干部,推荐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近年来,累计安排16名市直干部到乡镇挂职,48名干部赴外体悟实训,推动干部在轮岗中成长为“多面手”。擂台比武激活力。搭建“赛马比拼”平台,常态化开展“青年干部大比武”“岗位练兵擂台赛”“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活动,通过“演讲+答辩”“案例剖析+方案评比”等形式,激发干部争先意识。强化比武结果运用,将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纳入重点培养视野,树立“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的鲜明导向,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严实作风锤炼,锻造清正廉洁的“干净干部”。警示教育筑防线。将廉洁教育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编印忏悔录、通报典型案例、举办“宜青廉 青年说”“青廉有为”宣讲大赛等多种形式,以案明纪、以案说法,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引导年轻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制度约束立规矩。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细化思想、业绩、作风考核指标,建立“日常考核+专项监督+年度评估”三维评价体系。强化“八小时外”监督,通过谈心谈话、信访举报、审计监督等渠道,动态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和作风表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开展提醒谈话、批评教育,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近年来,累计开展干部谈心谈话180余人次,提醒谈话19人次,筑牢干部作风防线。容错纠错勇担当。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干事创业容错纠错相关办法,明确容错情形和纠错程序,对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出现失误的干部,依规容错、及时纠错,消除干部后顾之忧。建立受处分干部“暖心回访”机制,通过心理疏导、跟踪评估、重新使用等方式,帮助干部卸下包袱再出发。近年来,为2名被诬告干部澄清正名,对5名受处分干部开展回访帮扶,激励干部轻装前行、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