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要求,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精心打造“四个课堂”,通过分类施教、精准滴灌,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打造“铸魂强基”理论课,从“入耳”迈向“入心”。坚持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支部领学、专家带学、集体研学、实地践学、个人自学“五学联动”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依托市乡党校、农广校、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点等地,每年初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严格把关培训班次、内容、形式。今年来,市级层面举办党员培训班9期,基层党委兜底培训34期,培训党员5413人。用好“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等党员教育平台,及时推送政策理论、党务知识、经验做法等内容;依托潜山先锋网、“潜山先锋”微信(视频号),开设“党员教育”“图说半月组织工作”“看一线”等专栏,着力把学习建在网上,把党员连在线上。统筹规划本土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馆、余大化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拓展特色优势课程,围绕9年先后12位县委书记牺牲、新四军母亲陈桂珍等红色故事,探索开发实境课堂、情境剧等互动体验式教学板块,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读红色家书、重忆英烈事迹,引导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打造“提能壮骨”专业课,从“漫灌”转向“精灌”。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研问卷、开展“田间问需”等,依据不同领域、不同类别、不同年龄党员需求“按需施教”,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城市规划、双招双引、法治政府建设等内容设置教学模块,推动党员教育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针对农村党员,开发《高素质农民经营管理型粮油专业培训》《高山种植养殖技术特训班》等课程;针对机关党员,开发政策理论、公文写作、应急处突等课程;针对企业党员,开发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课程。为深化培训效果,邀请“田专家”“土秀才”、科技特派员、技术能手等,深入学用示范基地、生产车间、专业合作社等场所,开展惠民政策、农业技术、特色种植养殖等授课活动,受益党员群众8000余人次。坚持“课中现场评估、课后反馈调整”原则,针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效果等内容点评打分,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形式,确保党员坐得下、听得进、有收获。
打造“正风肃纪”警示课,从“会场”延伸“现场”。将警示教育和纪法知识学习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上廉政专题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学习违法违纪典型案例、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绷紧纪律作风之弦,筑牢廉洁自律防线。常态化开展“宜青廉 青年说”“清廉故事我来讲”“廉政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知廉守廉促廉倡廉浓厚氛围。用好本地资源,串联余大化故居、留余堂、四知堂等地打造“廉洁教育专线”,让党员在实景研学中传承清廉基因。坚持以清廉家风涵养优良作风,围绕“宜家廉”系列主题,开展廉洁家规家训短语短视频征集、“传承好家风”主题宣讲、“家企携手同行 共筑清廉潜润”活动,推进廉洁教育融入党员日常生活。以“清廉企业”建设为抓手,打造“一公司一特色”的清廉单元示范点,强化干部职工廉洁从业意识。
打造“知行合一”实践课,从“声边”扎根“身边”。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检验党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引导党员干部投身服务群众最前沿、项目建设主战场、推动发展第一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承诺践诺”等实践活动,围绕产业强市、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机关效能“五条战线”,构建机关党员在岗离岗、网下网上、平时应急的作用发挥机制。围绕农文旅产业培育、新媒体运营、规模化种植养殖等内容,邀请“新农人”“农创客”开展技术宣讲、经验分享,催生“重返大地”“南北咖啡”等一批新兴创业实践项目。紧扣产业振兴提升年行动,在重大工作、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组建临时党支部,通过项目领办、过程督导、成效评估,让党员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矛盾化解等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建立“学习—实践—评估—提升”闭环管理机制,结合民主评议党员,通过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把优秀党员评出来、选出来,同时将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相挂钩,推动学以致用、学用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