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坚持将摄制高质量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在选题挖掘、鲜活叙事、全域传播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动制片工作出精出彩,为党员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视野向上与镜头向下“融合并重”,激活党员教育制片“生命力”。坚持政治引领。坚持党员教育片姓“党”根本属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制作《牢记嘱托 国防有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说》等系列微视频。今年来,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组织工作要点,确立“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学习身边榜样”“乡村振兴进行时”“红色历史文化”等系列重点选题。深挖红色富矿。立足本地丰富红色资源,通过座谈交流、专题研讨,深入挖掘革命先辈光荣事迹,梳理本地可供拍摄和推广的选题清单。采取故事叙述、纪实采访、情景再现等方式,重点制作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教材,先后拍摄《皖西工委在潜山》《慷慨赴死君不悔 红色基因代代传》等红色题材党史片。聚焦基层实践。印发党员教育课件摄制题材征集通知,通过“基层党组织上报—党委(工委)初审—组织部门终审”方式,面向21个党委(工委)征集选题25个。将镜头聚焦一线,深入挖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领域涌现出的榜样事迹和典型案例,着力讲好党员故事、展现党员风采。近年来,先后拍摄《不忘初心担使命 乡村振兴谱新篇》《柔肩担道义 巾帼绽芳华》等一批具有代表性、寓教性的党员教育片。
坚持党性教育与艺术审美“融合并蓄”,提升党员教育制片“感染力”。用力打磨脚本文案。突出把好脚本关,构建“专业团队撰写—组织部门把控—集体研究确定”的工作机制,注重梳理拍摄对象文字、视频资料,深入实地进行调研访谈,反复推敲打磨拍摄脚本,力求故事情节感人、细节刻画真实、人物形象生动。把好政审关,联合市纪委监委、公安等部门对出镜人员政治表现、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前置审查,确保拟拍摄人物政治过硬、事迹突出。深入一线跟踪拍摄。强化资源整合,构建“组织主导+专业支撑+多方联动+项目化推进”的制片工作格局,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智能追踪对焦、长镜头等技术,捕捉人物表情、动作、环境音,恰当运用镜头组接、特效转场、音乐搭配等剪辑语言,增强教育片感染力和真实性。精雕细琢后期制作。坚持从严审核把关,由市党员教育中心牵头,联合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委党校、市融媒体中心等相关单位,开展党员教育片策划制作“头脑风暴”,逐帧对画面、台词、配乐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经专业团队修改完善、市委组织部审核把关后正式成片。2024年来,集中开展审片评片工作20次,提出优化改进提议16条。
坚持点位铺设与传播推广“融合并进”,增强党员教育制片“影响力”。放大传播效应。以中组部、省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微党课征集展播等活动为契机,采取一片一审、评比打分机制,积极向上推荐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扩大教育辐射半径。《皖西工委在潜山》获评全省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一等奖,《志愿先锋 科普同行》《健康守门人》等微视频在安徽先锋视频号展播。拓宽传播渠道。依托潜山先锋网、潜山先锋微信(视频号)等载体,开设红色记忆、精品党课、乡村振兴等专栏,动员各基层党组织利用微信工作群等宣传矩阵转发推送,不断扩大党员教育片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党群服务中心、景区广场、红色驿站等地,设置“红色智慧屏”展播精品教育片,构建党员群众身边学堂。延伸浸润触角。依托党员进党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将《小田并大田》《心路弯弯》等优秀原创教育片纳入市乡两级党校,深度嵌入发展党员培训班、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干部教育培训班、组织生活会等场景,推动学典型、促发展。建立“观片—研讨—实践”闭环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一线落地生根;整合户外广告、公共交通、商业场所等显示屏,采取定时播放、滚动播放、张贴海报等方式,构建“抬头可见、驻足能观、移动可触”的立体宣传矩阵。2024年以来,共推送播放精品学习课件90余部,覆盖党员干部1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