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紧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任务新要求,以推进乡镇党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在阵地、师资、课程、机制建设等方面发力,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助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在阵地联创上下功夫,提升教育培训支撑力。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产业示范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振兴夜校等宣教场所,构建“市委党校+乡镇党校+村级教学点”的教育培训阵地。与缙云县委党校、黄山区委党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在师资队伍建设、思政实践教学、学术交流、红色文化育人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鼓励各乡镇党委党校、教学点深度挖掘本地资源,总结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巧用“两把刷子”拨响发展“金算盘”等做法,分别承办不同类型教学班次,官庄镇利用皖西工委办公旧址、留余堂等多个教学点,开发红色地标现场教学、家风家训教育、廉政文化建设、集体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与民宿发展、非遗传承与保护等课程;黄铺村建成800平方米实训基地,可容纳1000余人开展集中教学,配套乡村振兴馆、南塘产业基地、余花屋美丽乡村示范点等9个现场教学点,打造30分钟研学实训“辐射圈”。在村(社区)、机关、楼宇商圈、红色驿站等党组织阵地和户外LED大屏开设“党课联播”,滚动展播“安徽党员大课堂”视频、红色影视、微党课,让党员干部随时受教育。
在师资联培上善作为,增强教育培训吸引力。坚持“专兼结合、内培外聘、资源共享”原则,推行“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客座教授”三位一体师资体系,吸纳优秀党政领导干部、部门业务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先进模范人物、实用技术人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致富能手等各行业骨干人才入库,聘请高校名师为客座教授,充实壮大师资队伍。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建立教师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机制,通过选派培训、跟班学习、新课试讲、一线调研、课程评比、结对帮带等方式,推动资源共享、思路互通、教学相长,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师资队伍。去年来,共开展新专题试讲4场、学术讲座12次。《牢记“三个务必”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践行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荣获安庆市精品课程奖,有效激发了师资创新活力。
在课程联研上施实策,激发教育培训内生力。依托红源潜山和市域特色资源,按照“听党课、看基地、谈体会、促提升”教育模式,打造党性教育、乡村振兴、皖源文化、生态文明等课程体系。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建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的“1+3+X”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开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专题培训,提高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防范风险的能力。挖掘和开发本土地域、人文、历史等特色资源,开发《用好“三会一课”传家宝 焕发振兴新活力》等精品专题课程10部,打造《红色大别山 英雄水吼》《红源潜山的历史贡献和宝贵启迪》《传承“红色精神”助力城乡发展》等地方红色专题课程,开发制作《新四军母亲》《皖西工委在潜山》《追寻》等党性教育系列视频,为党员干部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服务。深化“党课开讲啦”活动,在各行各业选拔优秀党员代表拍摄录制35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说》微党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机制联建上做文章,提高教育培训约束力。紧盯训前、训中、训后3个环节,严格培训审批程序、规范办班行为、从严教学管理、严明培训纪律,建立派出单位训前提醒、主办单位过程督导、承办机构全程督查工作机制,完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推行党员干部申训、组织部门调训、主管单位选训的学员选调模式,建立教育培训电子档案,有效防止重复参训、长期不训问题。市级组织部门、市委党校联合组建督导组,采取随机抽查、跟班听课、教师履职评价等方式,对乡镇党校建设、运行情况以及办学质量开展督促检查和质量评估,加强学员管理和学风建设。落实课程、师资、质量、管理“四位一体”评估机制,通过课前督导评估、课中综合测评、课后全面反馈,广泛征询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办学综合水平。健全教育培训跟踪问效机制,以点题研讨、授课点评、结业测试、课题调研、学员互评、跟踪回访等方式,考核评价党员干部学习情况,推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