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坚持把年轻干部培养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探索年轻干部成长成才路径,着力搭台铺路,锻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搭建提能培养的平台,为年轻干部“固本培元”。把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采取“点名调训+点单授课”“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等方式,增强年轻干部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招商引资、生态环保、依法行政、应急管理等重点内容,邀请领导干部、党校讲师、市直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等开展专题授课,2023年来,举办“小精专特”培训30期700余人次。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选派48名干部赴缙云、海曙等地体悟实训,通过“党校集中培训+单位结对帮训”方式,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让干部带着问题思考来,带着答案思路走。利用市内丰富红色资源,组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馆、五庙党小组等地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党员干部在“学、听、看、融、悟”中重温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搭建展示风采的擂台,为年轻干部“比拼喝彩”。以岗位大练兵、能力大提升为重点,采取“理论宣讲赛+青年辩论赛+竞职比拼赛”相结合的形式,推动年轻干部在同一擂台论长短、比高下。开设“清廉夜校”“青年干部上讲堂”“组工论坛”等平台,举办“宜青廉 青年说”、“理润江淮”、“相约选调 筑梦青春”、“学党史 颂党恩”知识竞赛、“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微宣讲比赛、“岗位大练兵 业务大比武”等各类活动,参赛选手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感悟,以鲜活的事例、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讲述忠诚担当、执着坚守、砥砺奋进的故事,帮助年轻干部找差距、补短板、理思路、破难题;将比武中发掘的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干部后备库跟踪培育,优进绌退、动态管理,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搭建施展拳脚的舞台,为年轻干部“强筋壮骨”。坚持把实践锻炼、多岗位历练作为培养年轻干部重要途径,采取上挂下派、交叉互挂、跟班实训、到村任职、驻村帮扶等方式,分批次把430余名年轻干部放到乡村振兴、征地拆迁、产业园区、双招双引等一线历练,选派6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外驻点招商,16名市直单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打破部门壁垒,加大跨部门、跨单位交流调配力度,根据干部所长、岗位所需,统筹推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年轻干部交流。2023年来,跨部门任职干部3人。结合“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大党委”等共驻共建活动,引导年轻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参与党建引领信用建设、基层治理、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帮扶、乡村振兴项目资产管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等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余件。
搭建关心关爱的后台,为年轻干部“撑腰鼓劲”。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出台《关于激励干部争先创优的若干举措》,2022年来,根据产业振兴经济运行“赛马”机制,提拔重用37人、优先晋升职级21人。常态化开展“两优一先”“青年岗位能手”“五四青年”“劳动模范”等评选活动,选树担当作为先进典型120余名,引导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创先争优。建立年轻干部“思想+工作+生活”三位一体帮带体系,统筹安排95名德才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担任134名年轻干部“成长导师”,帮助年轻干部解决困难、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思维。制定潜山市《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办法(试行)》,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让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先后为2名被诬陷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将2名山区乡镇工作公务员交流到畈区乡镇。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定期举办文艺汇演、篮球比赛、健身跑等活动,帮助年轻干部强健体魄、舒缓压力。
搭建廉政教育的展台,为年轻干部“醒脑提神”。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年轻干部培育全过程,紧盯年轻干部“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的集成作用,畅通12380举报电话、来信、来访等“三位一体”渠道,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和全方位管理。强化日常管理,通过上好廉政党课、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参加旁听庭审、编印警示教育读本、通报典型案例等形式,教育引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抓住年轻干部入职、转岗、提拔、交流等关键节点,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动态,做好答疑解惑、情绪疏导等工作,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谈话、函询、诫勉,增强年轻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2023年来,开展各种形式的谈心谈话18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