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把加强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作为筑牢党的基层战斗堡垒的重要抓手,聚焦阵地建设、办学保障、师资选育、教学形式等要素精准发力,把乡镇党校建成党员教育“前沿阵地”,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抓实见效。
在“建”上下功夫,推动阵地建设规范化,提高党员教育承载力。充分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人才实训基地、“双培双带”示范基地等资源,按照“有领导机构、有培训场所、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六有标准”和“一个场所、一个课题、一套音像、一份材料、一张展板、一名讲解管理员”“六个一”要求,挂牌成立3个乡镇党委党校。依托本土资源,在各乡镇红色革命旧址、历史文化遗址、产业示范园、党建示范点等地打造“政治理论+实训教学+观摩交流”现场教学点。目前,全市已构建以1个市委党校为中心、3个乡镇党委党校为基点、32个现场教学点为支撑、N个教学实训点为延伸的“1+3+32+N”教育矩阵,延伸党员教育培训触角。利用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馆、皖西工委办公旧址、五庙党小组等红色资源,开发红色研学线路3条,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展览”、学“红色精神”等教学,让党员在“实景”“实境”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在“管”上做文章,推动办学保障制度化,增强党员教育支撑力。制定下发《中共潜山市委办公室关于乡镇党委党校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从阵地建设、培训资源、管理机制、教学体系等方面推动乡镇党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党校领导班子配备,设立校务委员会,校长、副校长分别由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兼任,重要事项共同研究,推进培训任务落实。完善教学保障制度,建立校务委员会例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教师及学员培训管理、培训效果考评等规章制度;将乡镇党校建设、运行情况纳入年度党建考核内容,把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优评先、“先锋指数”评定的重要依据。建立书面通知、实名签到、活动纪实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将党员学习情况进行登记考核。建立跟踪反馈问效机制,完成培训课程后,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收集参训学员意见建议,提升镇党校授课质量。
在“教”上善作为,推动师资建设多元化,凝聚党员教育向心力。按照“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原则,选优配强师资队伍。整合党校讲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专业技术骨干、基层党组织书记、身边榜样等资源力量,建立专兼职师资库,构建“党校教师讲理论、部门专家讲政策、乡镇党政领导讲思路、站所人员讲技术、村党组织书记讲招法、乡贤模范讲事迹”的教育模式。目前共储备专兼职教师184人。从镇党政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相关站所负责人、优秀村支书、先进模范人物、“五老”人员、致富能手等群体中择优选聘教师,充实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遴选53名“田秀才”“土专家”组建实用技术师资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服务。组织讲师参加省、安庆市各类党课竞赛和课件评比,精心打磨、择优推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黄铺经验”》入选省委党校课堂教材,《牢记“三个务必”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践行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荣获安庆市精品课程奖,有效激发了师资创新活力。
在“新”上施实策,推动教学形式特色化,提升党员教育鲜活力。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通过“集中授课+流动送学”“现场观摩+特色活动”“云端学习+线下实践”等形式,让学员学得进、记得住、用得好。按照“班次精、学制短、内容实、效果显”原则,分批举办党员冬春训、村民组长(网格员)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新型农民职业能力提升班等各类培训班次54期,培训党员16473人。立足增强农村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开发《用好“三会一课”传家宝 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30部本土特色课程。拓宽教学形式,一方面引导党员运用共产党员网、“安徽党员大课堂”、清华大学云上课堂、中央党校网上课堂等平台开展自学;另一方面深化“党校+基地”模式,搭建“实践课堂”,开展“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立足岗位作贡献”“党员承诺践诺”“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等活动,促使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做表率,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中锤炼党性修养,提升党员教育培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