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聚焦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学习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紧盯“管、育、联、为”四个发力点,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破题见效。
“拉网式”排查明底数,让党员流而不失。“全覆盖”排查。发出通知组织细致摸排,以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活动为抓手,采取上门查、亲属访、电话问、短信联等方式,开展地毯式排查。目前,全市共有流动党员2131名。“多层级”造册。按照“一村一表、一镇一册、一市一库”的原则,组织填写完善《流动党员党支部排查表》,掌握流动去向、流动时间、流动类型、联系方式、工作情况等基础信息。“动态式”管理。镇村安排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流动党员管理”子系统,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定期摸排更新,做到“进出”有数、“去向”有底。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今年来,已成功转接184名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确保党员及时入列归队。
“靶向式”教育强党性,让党员流而有学。实行云端助学。依托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微信群、钉钉等载体,及时推送党的创新理论、党务知识、时政资讯、惠民政策、就业信息等内容,让流动党员能随时随地学。通过腾讯视频构建云端平台,邀请村党组织书记、产业带头人、科技特派员等定期为流动党员线上“补课”,让教育的数字化同党员服务的精细化接轨。抓实返乡补学。紧盯春节、国庆等流动党员返乡高峰期,依托各乡镇党委党校、乡村干部实训基地、老年大学(学校)、红色驿站等,组织返乡流动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聆听专题党课、参观重点工程项目等系列活动,帮助流动党员“蓄能充电”;用好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展、五庙党小组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返乡流动党员沉浸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流动党员“强筋壮骨”。搭建送教课堂。建立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联系驻外流动党组织制度,结合招商引资、考察学习、人才招引等活动,部领导分别带队开展“千里送学”行动7次,聚焦流动党员需求,组织技能培训、维权讲座、慰问助困等活动,惠及流动党员300余人次。统筹定制学习资料包,向流动党员发放并邮寄党章党规、红色家书等6000余份,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掉队”“学习不断档”。
“针对式”服务优保障,让党员流而有序。两地协作联动服务。与城西区、吴兴区等31个流入地党组织签订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协议,通过主题党日共学、志愿服务共行、人才队伍共育、发挥作用共促等形式,让流动党员异地有家。依托驻外党工委、劳务服务工作站、商会,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形式,在天津、湖州等地新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8个。目前,全市共有流动党委3个、流动党员党支部30个。搭建窗口定点服务。依托乡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17个、联络点199个,每个站(点)至少配备1名联系人,为流入流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报到登记、组织关系接转、法律援助等多元服务。2023年以来,为流动党员提供各类政策咨询服务425件次,解决流动党员及亲属急难愁盼问题110个。一对一联精准服务。由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结对子”,落实“一季度一谈心、凡回乡必见面”要求,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和生活状态,介绍党支部近期重点工作、家乡的最新变化,对家庭困难的流动党员提供用工推荐、生活救助、子女就学等针对性帮助。
“引导式”鼓励显担当,让党员流而有为。搭建暖“流”载体。深化流动党员到社区、到居住小区“双报到”机制,鼓励流动党员结合自身职业优势、技能特长,积极参与文明劝导、社情收集、安全监督等志愿服务,促进领岗位、亮身份、作先锋。2023年以来,共有540余名流动党员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与志愿服务764次,服务群众3200余人次。发布引“流”榜单。各乡镇党委梳理形成产业类、文化类、公益类等乡村振兴微实事项目,向流动党员发布“求贤令”、“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签订“协议书”,鼓励流动党员参与家乡建设。源潭镇驻京流动党员党支部聚焦刷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引导党员宣传解读“双招双引”政策,吸引客商和在外人才投资落户、返乡创业,今年以来已收集招商引资线索20余条,促成洁路行、信华新材料等10余个项目落地。畅通回“流”渠道。实施“雁归”计划,用足用好产业扶持、金融信贷、创业培训等举措,激活能人返乡一池春水。2023年以来,累计回引18名流动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32名党员回乡创办企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