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王河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经过不懈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农业大镇实现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聚焦组织引领,强化思想建设。镇党委拧紧党建“牛鼻子”,实现全镇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干部队伍基础。成立以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镇村落实”的工作格局;充实人才队伍力量,把想干事、能干事、本领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2023年根据村干部队伍空缺情况,补选1名村“两委”干部,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人才队伍力量。加强理论学习,领悟中央文件精神。召开全镇党组织书记培训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相关论述,树立“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的发展理念;邀请市委党校讲师到镇讲解“中央一号文件”,深入细致带领全体党员干部领悟中央文件精神。树立底线意识,筑牢防腐钢铁长城。为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清廉意识,镇党委组织全体镇村干部集中观看党风廉政教育片《警钟长鸣》,观影结束后组织开展大讨论,各党(总)支部书记纷纷表示,教育片警示作用强、教育意义大,在日后生活工作中要引以为戒,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强化资源开发,深化文旅融合。王河镇文旅资源丰富,素有“舒席之乡”“京剧故里”美誉,王河镇党委精心布局,助力文旅融合登新高。传承非遗技艺,打造舒席传习基地。王河舒席历经2400多年,于2008年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2018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为使非遗竹编技艺历久弥新,投资建设王河镇舒席非遗传习基地,一期项目新建3480平方米舒席非遗技艺展示馆,二期建设800平方米竹编非遗工艺研学基地,同时还配套建设竹编主题精品名宿、餐饮及景观。基地建成后将极大带动周边群众灵活就业,同时还将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舒席非遗技艺能够活力展现、活化利用、活态传承。保护京剧故里,弘扬传统国粹文化。为振兴京剧艺术,镇党委主动作为,启动程长庚故居复建工程,确保传统文化有“根”可寻。着手组建安徽省徽京剧院长庚故里京剧社,邀请安徽省徽京剧院院长、安徽电视台知名导演等一行到王河镇开展京剧寻根之旅,让京剧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共同发展。结合文艺团送戏下乡、京剧进校园等活动形式,广泛宣传京剧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施王油路拓宽及“白改黑”工程,畅通城区、高铁客运中心至薛家岗遗址公园、程长庚故居道路交通网络。新建10000㎡薛家岗遗址公园客运接待中心,极大提升游客接待能力。推动大枫树、惜香季等一批精品旅游民宿建成落地,完善文旅食宿一体化链条。
夯实产业基底,推动经济发展。乡村要振兴就必须实现产业兴旺,镇党委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外出考察取经,锚定经济发展新风向。镇党委组织考察团外出前往江浙特色产业发展地区深入调研,结合本地农业基础,确定经济发展方向。龙湖村水系发达,大力发展黄鳝养殖技术;光明村地势平坦,大面积种植金丝皇菊;先进村水稻种植规模大,主推稻蛙共养。产业发展初具雏形,乡村振兴劲头强盛。实施“书记先行”,勇当致富先驱领头雁。为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秉持“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原则,锚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实施“书记先行”项目,鼓励各党组织书记带头先行。龙湖村党支部书记流转200亩水域面积,率先发展黄鳝养殖技术;先进村党支部深耕“稻蛙共养”,发展试验田150亩,形成孵化、育苗、驯养及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年产值120万元。开展乡贤座谈,凝聚内外之力促发展。为进一步寻找在外人才、凝聚乡情乡谊,增进情感认同,促进家乡发展,镇党委坚持每年举办乡贤座谈会,向在外乡贤介绍家乡发展和未来规划,激发建设家乡热情,支持和引导乡贤参与、投身、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为加快建设魅力王河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