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委人才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做好制度建设、引育并举、校地合作、厚植沃土“四篇文章”,深化“潜馨待才”品牌建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强化制度建设,搭建人才发展“安全梯”。坚持高频联动,积极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严格落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书记率先通过专题访谈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其它部门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均以不同形式开展。坚持高位推动,高规格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20名同学的重要回信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支撑经济发展,举办第三届“创新发展 资本赋能”主题论坛,分享投资理念,共话发展蓝图。坚持高效落实,建立常态化“双月调度”工作机制,通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例会,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及安庆市委重点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听取重点人才工作汇报,研究有关事项。
注重引育并举,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广开门路“引”才,积极对接“潮涌长三角 扬帆新宜城”第三交流营赴潜参观考察,精心开展“汇聚英才 筑梦潜阳”引才路演、“清凉夏夜、才聚天柱”招聘夜市等特色招才引智活动。组织重点企业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专场推介。深耕细作“育”才,深入安徽天柱山旅游学校及重点企业专题调研技能人才培养,打破“学历、论文、资历”限制,精心培育省乡村振兴高级人才17名。围绕企业管理、民宿管家等新业态,组织100余名优秀青年企业家赴浙江大学研学培训。不拘一格“选”才,成功举办市首届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大赛,高质量遴选8名“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及53名“土专家”“田秀才”,新时代、新农人、新风采全面彰显。2023年以来,培育省特支计划名师1人、安庆市首届“宜城创新团队”1个;举办各类人才招引活动110场,刚柔共济引进高层次人才106名,引进大学生人才近3000名,培养高技能人才920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7亿元。
聚焦校地合作,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推进结对共建,探索新路径,与北京大学、中规院共建吾土乡村振兴工作站,充分发挥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在乡村振兴领域的作用,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多专业协同的乡村振兴智力支持、技术咨询、人才培养、产业培育、资源链接平台,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开展结对共建,探索“党建+”合作模式,在产业、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搭建优平台,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与东北大学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在潜筹建“潜山东大智能制造研究院”,提升市校合作经济社会生态效能,更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优质资源,实现惠民生,与上海市肺科医院正式签署专科联盟合作协议,全面融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圈”,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2023年以来,潜山累计与东北大学、安徽大学等20多所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近30项产学研合作。
厚植人才沃土,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开拓引育“新模式”激发人才活力,积极落实省委人才兴皖工程及安庆“人才强市20条”,优化企业人才激励办法。积极承办安庆市首届青年人才文化节,举办“第二届人才服务宣传周”、返乡创业人才座谈会、首届青年创业论坛等特色主题活动,为营造近悦远来倾心助力。构建帮扶“新格局”助推企业发展,成功协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申报安庆市首届“宜城创新创业团队”,并获50万元资金支持。指导1名高层次人才喜获省薪酬补贴50万元。开启便企“新思路”优化服务生态,创新推出周五人才“关键小事”代办联办机制,抽调科经、人社、企服中心等相关部门精干力量,组建专班赴重点开工企业以讲政策、问需求、办实事的方式开展“潜馨”服务,收集亟需紧缺岗位120多个,分行业、分类别发布潜山市重点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清单;并在全市率先开通“5980”人才服务热线,实现人才政策相关事项“一码通办”;2023年以来,累计兑现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等奖补资金129.31万元,赋能“潜馨待才”品牌建设,助力现代化美好潜山建设。(潘宜生 张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