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潜山市坚持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干部工作的源头性和系统性工程,抓好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关键环节,统筹把握“近与远”“德与才”“宽与严”“上与下”关系,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着眼“近与远”的需求,充盈识才纳才“蓄水池”。突出政治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要位置,将政治素质考察纳入干部选拔任用重要环节,建立政治表现正负面清单,对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不合格的“一票否决”,真正把政治过硬的好干部选出来。广开进贤之路。根据全市“十四五”规划和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分析研判重点领域专业化人才需求,加大经济金融、规划建设、化工化学等紧缺专业人员招录力度。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梳理分析各单位干部队伍结构和现状,通过公务员考录、转任、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引进等形式,持续做足年轻干部“增量”。三年来累计接收选调生16名、招录公务员18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97名,补充城乡规划、经济贸易、旅游管理等专业公务员90人。注重战略储备。通过组织“荐”、常态“访”、平时“考”、实绩“比”、考验“看”、定期“研”等途径,多角度、近距离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及时把“好苗子”纳入组织视野。今年来,分层次、分类别甄选储备优秀年轻干部174名,实行动态管理,优进绌退,确保组织使用上有阶梯、选择上有空间。
坚持“德与才”的兼备,打造提质强能“练兵场”。理论教育铸魂。采取“集中学+自主学”、“专题学+研讨学”、“现场学+竞赛学”等方式,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分级分类举办理论读书班、专题轮训班、主体强化班等各类培训55期3445余人次。用好用活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展、五庙党小组等“红色家底”,让年轻干部在追寻红色足迹、聆听先进事迹报告、重温入党誓词中铭记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专业训练赋能。注重因需施教、因材施教,聚焦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党风廉政、公文写作等方面专业知识,探索“点餐式”“拉练式”培训,分领域、分行业设置“短小精专”班次30期,培训干部1200余人次,推动年轻干部更新知识、钻研业务、提升效能。实践历练强基。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墩苗·助长”计划,采取上派、下挂、外联、内培、援企等方式,推行多岗位历练、递进式培养。近年来,选派8名市直单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29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缙云、海曙等地挂职锻炼、体悟实训,43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征地拆迁、产业园区、双招双引等一线历练。
把好“宽与严”的标尺,扎牢履职尽责“篱笆墙”。健全跟踪考评。结合巡视巡察、考核考察、调研走访、审计、信访等,了解年轻干部现实表现,用准用好用实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近年来,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90名公务员记三等功,对364名公务员予以嘉奖,做到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严格日常监管。坚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综合运用谈心谈话、提醒函询等手段,对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规谏提醒、纠偏纠错,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紧盯入职、转岗、提拔、交流等关键节点,多角度、近距离考察年轻干部八小时内外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帮助系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暖心关怀激励。用足职务职级晋升、选优评先等鼓励激励政策,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年来930余名干部晋升职级。开展“组织部长谈心谈话”“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在干部职务有变动、思想有波动、家庭有变故、工作有失误时主动谈心谈话,加强心理疏导,传递组织关怀。
明晰“上与下”的准绳,树立有为有位“风向标”。畅通能上能下渠道。出台《“发展退位、干部让位”实施意见》《关于在经济运行产业振兴“赛马”制度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若干举措》,明确考核指标、强化退位识别、规范让位程序,对不胜任不适宜的坚决调整,对躺平式守摊子的敢于亮剑。今年来,根据产业振兴经济运行“赛马”机制,提拔重用4人、优先晋升职级21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10人,暂停晋升职级36人、调整不适宜现职干部1人。突出一线选人用人。 聚焦重点工作、重大任务等急难险重一线主战场,采取年度考核、日常考察、一线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考准考实一线干部表现,大力选拔任用担当作为、群众认可、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2021年来,进一步提拔重用干部300余人次。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正确把握年轻干部出现失误的性质和影响,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干事创业。今年来,先后为2件2人不实检举控告进行澄清正名,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年轻干部撑腰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