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将抗旱救灾、为民解困作为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检验,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保障当前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需求。
7月20日出梅以来,宿松县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成以上,部分地区已发生严重旱情,抗旱形势日趋严峻。全县13座小(2)型水库和80%当家塘干涸,17条河流断流,作物受灾面积59.4万亩,成灾面积30.1万亩,绝收面积5.8万亩,受灾影响人口65.08万人(其中饮水困难4870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28亿元。
自旱情发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防指及时安排部署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各联系县干深入各自联系乡镇指导各地组织开展抗旱工作。全县积极构建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三位一体”责任网络。相关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抗旱工作合力。
县防指组织花凉亭水库宿松灌区、钓鱼台水库灌区两大灌区按预案向受旱地区持续供水。花凉亭水库宿松灌区累计引进水量6200万m³,灌溉面积9.1万亩;钓鱼台水库灌区累计引进水量4586万m³,灌溉面积5.5万亩;及时开启同马大堤孤山闸、中棚闸、刘港闸等通江涵闸引江水灌溉,农田灌溉面积4.6万亩;积极组织沿湖及丘陵乡镇及时从河道、湖泊提水灌溉;县抗旱服务队向各乡镇提供移动抗旱水泵98台套,解决无抗旱设备区域农作物抗旱问题;县政府投入30万元新购置1台套人工增雨设备,抢抓有利天气时机,在千岭乡和陈汉乡进行了4次人工增雨作业活动,有效缓解旱情。全力解决自来水厂水源不足问题,及时协调从花凉亭水库应急调水至河塌乡曹塘水库和长铺镇荆安自来水厂水源地,通过铺设水管,提水至自来水厂,迅速恢复2个乡镇自来水厂正常供水。组织河塌、佐坝等乡镇群众打吃水井98口、洗井2100多口,取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源,开辟新水源125处,解决局部地区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对群众饮用水困难的个别偏远地区,组织志愿者向缺水户家送水,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县水利局派出3个调查小组深入旱情严重的5个山区乡镇和部分丘陵地区农村自来水厂,进一步了解各地旱情和当前供水应急处置情况。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局派出3个工作组,赴22个乡镇、县经开区、东北新城和华阳河农场进行抗旱技术和旱灾查核指导,深入了解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用水供应情况、饮水困难人数和因灾需政府救助情况,每日会商,及时研判,落实保障。
县农业农村局印发《在田作物高温热害、干旱防范及秋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抽调精干力量赴各乡镇现场指导农户抗旱生产技术,组织农户开展抗旱生产自救。对在地秋粮,加强迟熟单晚和双季晚稻水浆管理,采取湿润灌溉,提高结实率,努力减轻干旱影响,做好适时收获;对因灾绝收地块,指导农户算好经济账、茬口账和效益账,及时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注重灾后减损,发挥农业保险作用。
各乡镇积极组织人员到田间地头查看旱情,有序开展农田输水灌溉工作。县东北新城和破凉镇在全面调研当地灾情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上,还组织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入户开展节水知识宣传;为取水不便的贫困户、五保户老人、残障人士、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送水服务,形成共克时艰的良好互助氛围。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县级派出督查指导组30余支、390人次,出动152支抗旱服务队、9.3万人次,出动机械2.49万台次,固定提水泵站535座,移动提水泵站1870多台套,消耗抗旱用电1850万度、抗旱用油1560吨,投入资金8230万元,其中县级投资1320万元,乡镇、村、群众自筹6910万元(包括群众投工投劳),共浇灌农田面积41.5万亩,临时解决8.6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通讯员 陈娟)